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钟志全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钟志全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第三中学 64525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受到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作用下,数学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数学思维、解题技巧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数学意识。在目前,教师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固化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开发不够深入。对此,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帮助其他教师。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应用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且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下,渗透核心素养也成为教育界的主要趋势。对此,教师要深层次解读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将渗透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从而促进自身数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教学,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真正实现掌握数学、实践数学。
        例如,我们以教授《画轴对称图形》这部分数学内容为例。对于这部分数学内容来说,学生需要掌握在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原理。因此,在课堂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支持,为学生展示和本节课有关的教学知识点,如,轴对称图形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然后,为了强化学生的画图过程,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和图片中图形的制作,并且为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动手练习: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轴对称图片的制作方式之后,动手画一下相应的对称图形,并且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学生也会乐于参与。通过运用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及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教学知识点,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背诵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很多学生直接从数学文本的表面反复地背诵,很容易遗忘或者出现混淆,从而降低自己的学习乐趣。而情境体验是一种生动的学习方法,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可以让学生在具有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积极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

因此,可以运用生活化、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为学生建设仿真数学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例如,我们以教授《勾股定理》这部分数学内容为例。勾股定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但是,由于勾股定理中的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被理解,而学生会因为无法掌握而降低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场景,以此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学们,现在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当我们沿着45度的路走了五百米,看到一颗树,问,这颗树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当为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认真的计算,并且还会积极的进行发言。之后,教师为学生教授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通过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应用能力。
        三、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教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并且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逻理性,数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多。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还不成熟等原因,在遇到抽象数学的问题时,无法有效解答。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高效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我们以教授《函数》这部分数学内容为例。函数是学生数学模型学习的初始内容,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的逻理性,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比较难学、难掌握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将数学模型理念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先想学生提出教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园的时候有没有做过摩天轮,是什么感受?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你所在的地方高度会有变化吗?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支持,为学生展现和本节课有关的动态教学,以便让学生有效掌握并理解有关函数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由学生在小组内部完成函数相关概念的记忆。然后在用相关的数学问题来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程度。通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相关的数学意识,还能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式,实现未来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对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情境体验、个性表达、示范教学等多种方法,学生能够摆脱应试教育过于单一与固化的教学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不断的运用中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缴志清,刘璐.关注核心素养把握核心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施[J].基础教育课程,2016(13).
        [2]张俊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