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低估的"微"魅力 ——浅析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陈佩卿
[导读] 现如今,音乐课堂中比较新型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微课
      
        陈佩卿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314500

        摘要:现如今,音乐课堂中比较新型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微课,它将与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等相关知识,运用小视频的形式,针对某一知识点,为学生进行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讲解,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知识细节,帮助理解,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中,通过视觉听觉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来体验音乐并进行学习,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微课;小学音乐教学;妙用
1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有限,为了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儿歌教学为主,同时兼顾学生的爱好,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体验良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小学生喜欢的音乐往往类型比较单一,并且普遍对于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导致实际教学效果有限。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关键性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而当前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的音乐类型有限,显然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2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妙用
2.1引题切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做事情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即便学生最初有了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强,学生就会对这个事物失去了耐心。例如,一个学生家长曾经反映过一个问题,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对钢琴产生兴趣,每周会去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一个小时的钢琴。大概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他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孩子刚开始特别喜欢,家长和孩子约定每天都练习半个小时的钢琴。一年左右后孩子每天练习钢琴的时候都是哭着进行的。这就是孩子刚开始的新鲜感已经被磨灭了,咱们的音乐教育也是这样,需要不定时找一些新鲜事物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微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难题,小学音乐教育少不了音乐欣赏,那么教师可以不定时放一首学生比较喜欢的乐曲进行欣赏,并且再由那首曲子联系到课本中的曲子进行教学。比如,有一首音乐《打靶归来》,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铁道游击队的动画片,然后再为他们播放这首音乐《打靶归来》,使他们对这首曲子提前加以了解。由于他们了解创作背景,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首曲子时会听得特别投入,这样既提高他们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2化繁为简,解决教学重难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力不强。因此,音乐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只可意会、不便言传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得不好。但是,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其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大大减轻学习难度,达到预期目标,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那么,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呢?教师可以巧用微课,分解重难点,化无形为有形,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初步培养小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歌唱时,教师经常会讲到要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这是一种歌唱的理念,学生一听就糊涂了,怎么轻声?怎么做是高位?《轻声高位》微课教学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清晰动态的吸气、呼气、口腔状态图示,a、i、e、o、u母音在口腔中发声位置的具体标记以及准确的声音范唱和有趣的手势指引,使小学生初步感知科学的运用发声器官进行歌唱的方法,有意识地去塑造自己美妙的声音,养成健康的歌唱习惯。

微课虽小,但是只要善于发现学生所需,击中学习重难点的“要害”,就可以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之力!
2.3设计情景,培养音乐思维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开门见山地直接播放课本曲目,并单方面传输音乐知识,忽略对学生营造音乐意境的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难以静下心来体会其中的音乐魅力,这也对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产生限制。微课具有声情并茂的优势,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或情景剧,能够带领学生沉浸于音乐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和发散思维,进而深入感受音乐律动。因此,教师可采用微课视频声“色”并茂的特点,采用微课播放背景音乐,设计音乐情景,使学生逐渐代入情景中,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供有利条件。以《牧民的一天》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在教学前收集牧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并剪辑成微课;其次,在欣赏歌曲前,向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牧民的生活与主要活动,同时配合播放热情欢快的背景音乐,营造大草原的情景;其次,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牧民后的日常生活,并播放所要欣赏的歌曲,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令学生沉浸于音乐中,感受歌曲的豪放奔腾;最后,让学生小组分享和谈论欣赏这首歌曲时所创造的情景和体会,使学生相互之间学习不同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通过采用微课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思维,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2.4乐器教学,激发演奏欲望
        音乐教学过程中,乐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按照课纲任务教学,没有重视乐器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即使有乐器教学,在一对多的教学环境下,以及仅有的课堂空间上,教师很难满足学生对乐器演奏特点和发声特点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乐器的演奏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演奏欲望。基于大多数学生对《生日快乐》有较高熟悉程度,我们可以结合微课,播放不同乐器演奏下的《生日快乐》歌,更加具体地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和发声特点,在激发学生演奏欲望的同时,提高师生间互动,有效提升课堂效果和推进课堂进度。乐器本就对音乐教学过程有积极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在不同乐器的演奏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向往,更好地体会音乐情感,提高音乐素养。
2.5模块化处理,实现灵活复习
复习是学生对先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整合的环节,通过复习,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以及自己对哪些知识的认识还存在问题等。但是,传统的复习方式较为笼统,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音乐知识的复习,缺少个人的特色和自由复习的空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学生所要复习的音乐知识进行模块化处理,以便学生在自主选择微课中提升复习的实效。比如,在《山村来了售货员》的教学后,教师结合本节课中讲解的唢呐以及唢呐的特征等内容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按照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的模块化设计,使每一个微课对应一部分本节课的音乐知识。之后,教师将所有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对本节课音乐知识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微课进行观看,从而在查漏补缺中,真正地完成对音乐知识的自主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将模块化的微课视频上传到云端,促使学生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进行查阅,以便及时地满足学生的复习需要。显然,模块化的微课视频能够改良学生复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选式的复习资源,让他们拥有自由化的复习空间,从而在灵活复习中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音乐领域运用微课教学的模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认知特点以及认知习惯,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将微课教学灵活应用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阶段,提高学生的歌曲演唱技巧,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敏.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15.
[2]孙晓烨,张珲,牛少奇.小学音乐学科“微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9(0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