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友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甘河农场学校 162895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实现不断的创新,以满足时代发展对多元化、综合化人才素质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遵循学生教育规律来具体开展。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只有较好把握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课堂形式和学法指导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引言:由于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处理技术的教学,其要依托一定的信息载体,因此也与各种文化因素离不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依靠学生对熟悉的信息内容开展多语言化的处理技术的教授,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和引导不必再拘泥于单纯的知识,而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各类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技能的培养,以扩大教学对学生发展技能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原则
(一)要以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教师尤其要注重解放学生天性,引导学生的思想与互联网思维进行对接,解放大脑和双手,为学生提供操作性强的手段、材料和条件,逐渐把学生改造成你一种热爱创造、享受创造和尊重创造的少年儿童,使他们把乐于动手解决问题、乐于思考探究问题内化为成长过程中的不竭动力和习惯[1]。
(二)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的在载体思维运用好,以技术带动内容的传播和处理,使学生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关注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时间操作与其他学科教育的相结合。伴随新课改进程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变化,来实现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教育模式的推广,使整个小学教学课程内容发生一系列的质变。
(三)提升学生个体专业能力。信息技术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塑造是基于个体充分成长和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有条件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与价值观融合为一体,成为个人生存成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注重培育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思想和技能的培养,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创新。实践精神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体验创造精力磨练的过程,将会成为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内在品质,这是单纯的说教和片面的引导无法替代的,这对小学生从教条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高效开展的策略
(一)教师提高认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客观的来讲,很多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是较为期待的,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活动,把握住良好的教学机会。
这样基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学能力的教学将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意义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诉求,反馈给教师,再去优化教学,收效会比较好。教师根据学情适当调整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方式、检验形式,学生的诉求也能较好的得到满足[2]。
(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项较为实用的生活技能,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就要充分体现学科对生活的实践影响。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技巧来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3]。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电子小报的设计,要求体现班级特色,布局合理美观,形式新颖动人。这个题目运用到了信息技术中的文字输入编辑、插入艺术字、排版、图像制作、颜色搭配等技巧,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把握住网页设计中的关键信息,剔除干扰信息,实现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
(三)融入游戏或竞争元素。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是遵循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是天生的。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易受虚拟环境影响,对电竞游戏特别痴迷,这类网络游戏很容易吸引学生[4]。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游戏元素来开展教学,使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让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具吸引力和趣味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入游戏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竞技中自主开展学习,为了输赢来,却是塑造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和操控能力[2]。例如:《制作背景音乐》一课,教师设置一段没有配乐的视频,要求背景音乐要切题,画面切换频率快的地方音乐要紧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每组制作的背景音乐最切合主题,节奏、韵律最贴切的获胜。这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素养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和画面分析能力,需要小组内,各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合力。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所学内容,也复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有利于今后对背景音乐的灵活运用,促进了学生在团队内认识到自己位置和作用。
结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是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发展相关联的。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实践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大信息处理观念,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和互动行为,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尽可能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的处理。教师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使用“用户思维”把握小学生学习感受,对自己的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深挖其中问题,深入分析解决方式,为将培养小学生综合信息素养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红菱.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18.
[2]王伟.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43):132.
[3]刘建业.小学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活动的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10):71+73.
[4]陈夕忠.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管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