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石江
重庆市荣昌区峰高初级中学 402461
摘 要:武术作为国家体育项目中的精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本文针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武术散打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效果进行探讨,着重于学生通过武术及散打获得的德育提升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散打;德育;功能
散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的表现方式便是通过运动员的直接对抗进行技术性击打、武术思想、武术道德及竞技精神进行展现。武术散打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武术的精神和理论,其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为学生进行德育水平的充分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及学习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为学生进行德育能力及体能、思想、人格、道德的培养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及发展进行坚实基础的奠定。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的探究方向是初中阶段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对武术散打的兴趣及效果,并对武术散打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特点及德育效果、践行方式等进行探讨。主要通过如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等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通过Excel进行信息的归纳,并根据文献资料中的信息进行现阶段武术散打对学生德育水平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德育的内涵
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德育水平逐渐受到了广大师生及校方的认知,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成为了在各学科中都进行了一定程度渗透的重点教学内容。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道德观念,还能够引导学生在社会要求及自身发展等进行感悟和体会,根据自身综合能力及提升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强化,促进学生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德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爱国精神,为学生在课堂中渗透国家对生活的影响,构建正确的家国观念,以共产主义思想为基础内容展开集体主义及爱国主义等多种精神的贯彻。2敬业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在工作中努力完成任务,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工作意识,促进学生社会中自身地位的认知。3、行为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使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高素质新青年。4、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日常学习对自身行为及心理发展进行约束和矫正。5、民族意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个人气节,充分意识到自身作为民族脊梁的重要性和骄傲,敢于面对困难,艰苦奋斗拼搏不息。6、民主合规,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应遵守规则,提升自身道德标准,以依法合规的底线展开日常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安定。
2.2 散打运动对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分析
2.2.1散打运动对爱国意识的作用
散打运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其不仅起源于中华传统武术,更是融合了五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人心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且完全融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散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讲解,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对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了解,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对自身德育能力进行提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及古典武术的拓展和了解,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进度及发展情况。
2.2.2 散打运动对敬业 精神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于为学生进行“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技巧性的同时形成健全的社会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敬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国家级的比赛视频,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其中的技巧性动作进行分析和学习,还能够通过现场的气氛及充分的代入感对运动员的精神及意志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其中不仅包含了极强的敬业精神及体育竞技精神,更是蕴含着爱国及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及情感培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2.3 散打运动对文明行为的作用
武术散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之一,其中也包涵了中华民族崇武尚德的良好情感和愿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培养良好的礼仪观念,引导学生在进行训练及竞技前正确进行礼仪的执行,提升学生仪式感的同时为学生进行文明行为观念的引导。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应以身作则,通过整顿自身着装、礼仪及语言表达等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熏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技巧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进行继承,规范学生的训练礼仪、矫正学生的价值取向、强化学生的武德素养。在武术散打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武德规范进行竞技活动的展开,为学生形成良好自律精神的同时为学生构建文明行为的基本意识。
2.2.4 散打运动对健康心理及民族精神的作用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不仅承担着即将升学的压力,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状态也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散打运动能够帮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自身产生的情绪进行发泄,在生活中积攒的压力及情绪等都能够通过训练的方式如打靶、沙包等进行释放,避免学生因长期的情绪积压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发展方向偏移、性格孤僻等情况出现。在训练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逐渐使学生了解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及信仰等,通过平衡、协调、指导等文化精髓对自身的散打技巧进行完善及领悟的同时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传统文化思想,强化学生德育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及民族凝聚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武术散打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效果十分明显,其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规范,还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教导和基础要求对自身的物欲及精神价值进行衡量,促进协会发展的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爱国、敬业、文明、心理健康及民族精神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高素质、高水平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涛.武术与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 2010(04):77.
[2]黎桂华我国青少年武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