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学习(PBL)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李诚
[导读] 基于教学现场的困境、历史教师的挑战

        李诚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中学  572626

        摘要:基于教学现场的困境、历史教师的挑战,研究者企图调整历史教学以改善现况等研究动机,本论文的目的主要是透过教师教学研究来探讨“问题引导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历程。发现问题引导学习融入国中历史教学后,增进了学生学习历史科的态度,维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信心,并提高对学习历史科的价值信念;他们通过人际互动,发现同学的长处与优点;问题引导学习增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问题引导学习让学生体认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问题引导;初中历史教学;初中历史学习

一、历史教育的培养目的
        历史教育究竟可以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英国在1960年代,受到实用主义与进步主义思潮的冲击,中学历史成为家长、学生心目中“无聊且无用的科目”,造成所谓“历史课的危机”。危机感刺激历史教师展开课程改革,除了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方法论上的改变,为历史学习建立定义于教育目标上的理论基础,70年代产生新历史,在历史课程中给学生一些有价值的活动激励他们思考。
        笔者认为,教师站在学生立场思考学生该具备哪些能力时,除讲述法大量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以多元的教学方法,以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与成效,让学生拥有带的走的能力,以因应瞬息万变的世界。但是,教学实际的状况是:一、两位学生主动、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数学生是不开口回应,或许怕说错、怕被嘲笑。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有教师单传独授,而是透过问题能让他们想像过去人类遭遇的问题,他们如何面对、解决,期待学生未来遇到类似情境可以冷静应变,不会不知所措;分析过去历史发展脉络是由于哪些因素导致,期待学生能引以为鉴。
二、问题引导学习教学方式
        问题引导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定义可由多面向来解释。Barrows和Tamblyn是最早给予其定义的学者,他们将问题引导学习定义为:问题引导学习是一种借由了解与解决问题过程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最早出现,但不欲在教育情境中发现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然而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我们并未给予学生适当的问题作为学习刺激,而是在学生已了解的事实、原则、例子、重要的知识或应用知识的练习之后再给予学生问题。
        John Barell认为问题引导学习是一种探究学习历程,让学习透过解决复杂现象有关的疑问性、好奇性、争议性与不确定性之问题来获得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任何令人感到怀疑的、困扰的或无法确定的,学生的探究活动则发生在这个问题引导学习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Levin(2001)定义问题引导学习是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内容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问题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而非传统教学─先教学科知识,再尝试解决问题;科学家是先发现问题现象,为解决科学问题,搜寻并阅读相关理论,进行实验,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人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法皆可使学生在学习成效上有所进步,而使用问题导向学习所造成的学习成就差异则明显优于主题导向学习,且问题导向学习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在蒐集、发表疑问、釐清观念、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研究者探讨不同互动模式的小组如何解决问题与合作学习,发现个案学生心中存在著矛盾现象,一方面被动学习心态仍然存在,因而害怕问题引导学习教学模式的主动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却又满意问题本位学习。


三、问题引导学习法引入历史教学
        问题引导学习法将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问题与学生生活情境作连结,引导学生脑力激盪思考出可行方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反复检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学生发表成果;他提出几点建议,教师与学生都要熟悉问题引导学习教学策略流程,才能提升教学与学习成效;问题情境设计融入学生已知的生活议题才能发挥成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可吸引注意力,增加对课程的帮助。经过八週实验,透过访谈,学生认为教师提问、小组合作讨论、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且有助于人际互动、合作学习、主动面对问题与思考解决问题。
        在本研究中以北宋南宋政治时期为示范单元,建置问题引导学习教学平台,除了教师教学资料库、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知识库,也提供师生互动空间。研究结果显示问题引导学习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该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师讲述授课,对学生而言是新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引导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需转变,学生才是课堂的重心;而老师也需要合作学习,透过同学之间的对话、讨论,激发创意。
        而在教学中,理想的问题陈述可以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也是问题引导学习最重要的核心。前人研究发现问题引导学习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几项特点:首先,不需要给一个必须做出成果的题目,问题要具开放性,应该提出已经是一个有问题的作品,再令学生就现有问题,去思考更多问题,想办法解决目前所遭遇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深思且能大量发展各种问题,把不同的学习问题分发给个人研究,任务分割后分配给各成员,任务提交时重新聚集小组。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需要以有趣的文字润饰,勾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但问题不要太繁琐,以免分散学生对核心问题的注意。
        在第一堂课中笔者主要以文章,辅以影片的方式呈现问题情境,以文字、多媒体吸引学生,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与动机。当笔者呈现问题情境后,为使小组讨论有流程阶段性,也让问题引导学习更加结构化,第二堂课提供问题访查表引导学生一步步延伸讨论,进行小组分工与讨论。第三堂课到第六堂课,小组依据问题访查表讨论出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主题,每位成员任务分配,包括网络、书籍与求助专家。在课堂中提供平板给学生使用,学生透过网络查资料,除了安排学生学习手机讯息,更希望训练学生辨认信息真伪的能力。
        另外,让学生组成八个小组,小组成员透过对话讨论、互相分享讯息,进而沟通、讨论,之后学生成果报告是各组就自己该组的学习议题,以文字、图表做成ppt进行成果发表,或是以短剧、演说方式呈现,不拘形式,力求成果的多样性与创意。
        笔者观察多数教师仍以教师为本位,课堂中教师大量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收。问题引导学习则强调学生为中心,教师虽初步规划学习的地图,但关键是学生的主动探究。研究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偶尔提供学生相关新闻报导,或引导学生思考新闻内容会对历史题产生哪些影响,笔者期望学生能理解、分析并判断问题,最后能自我决定、自我解决问题。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虚心请教,课后自我检讨与反省,更询问学生学习感受与想法建议,不仅对自己教学专业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希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有所收获。
        问题引导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一点材料供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适时的提供方法教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学习。课堂不该只是教师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透过问题引导学习,把舞台留给学生发挥,教师看见学生亮点,同学间看到彼此长处。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基础下,教师塑造持续学习的情境,问题引导学习从真实世界的问题作为学习起点,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可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继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智强. 用 “情境+ 问题串” 引导数学课堂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2008(2B): 45-46.
[2]肖建勇.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2): 92-93.
[3]刘立新. 中学历史课堂讨论教学质量的思考[J]. 历史教学, 2006, 1.
[4]倪君. 浅述在问题引导法下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J]. 内蒙古教育: B, 2015 (3): 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