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许馨
[导读] 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理念的逐渐变化

        许馨
        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   361100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理念的逐渐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人们更加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不再停留在表面式的教育,而是将数学教育应用于生活,怎样才能将让小学数学更加的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课堂的应变能力,本篇文章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
 
        数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从古至今都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小学的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传授,也要为更高年级数学打下基础,小学数学看似简单,但却在生活中实用性最强,高年级的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性,对比小学数学来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讲授数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将数学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所讲授讲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给学生展示出来,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来教授学生的数学知识,这种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需要将课堂上知识,以一种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定义化的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是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数学的起源就是来自于生活的需要,现在反将数学知识,用生活的例子来讲述出来,这样其实是一种回归本质的状态,利用生活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于知识点理解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2.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现代教学模式下,解放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生活情景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讲授完一个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去想象联系生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正方体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周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就比如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可以让学生用脚步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再目测教室的高度,这样算出教室的体积,用这样联系生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记住这个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也给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去想象其他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去开发学生的思维。
        
2.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化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团结他人的能力。学生更加敢于和他人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许学生和老师交谈时不能轻松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和同学之间就能进行无障碍交谈。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从中进行引导,让学生彼此之间达成相互的信任,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要大家合作的题,将同学分成小组,然后每一组同学都要,计算出三角形的长宽高,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度,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小组同学要进行分工合作,有同学负责,长宽高以及角度的测量,有同学负责计算周长,有同学负责计算面积。这样在彼此信任对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合作达到共赢。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比赛中,学生们会深深的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培养的合作才能共赢的意识

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其实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相比于语文来说没有太多的学习乐趣,如果不能让学生产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那么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不会很高,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之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没有得到成熟的培养,不能完全的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这也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会经常性的走神的原因。

运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去,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上课走神的概率,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之中更好的去理解知识,当学生将知识理解透彻之后,也就产生了对于这一学科的兴趣。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3.1将课本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是数字,是公式,这种枯燥乏味的数字堆积,和数字运算。如何才能将这些没有生气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公式等专业化书本化的定义规则,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在讲授“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课时,小学生可能从未听说过这两个概念,如果只是一味地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授,到最后学生可能也无法理解这两个单位的意义 最后只记住了两个单位直接的换算方法,但是如果此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学校的操场看一看学生就会有一了一个相对的概念,将操场的大小作为其他场地面积衡量的一个带入,之后教师再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下水立方,鸟巢,中国国土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体会一下祖国的宏伟蓝图。这样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将无法理解的知识得到充分的解读,与展示。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3.2根据课本创造生活情境
        当教师在讲授一些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识时 就需要教师来寻求一些方法,来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或者能让学生通过简单点想象,就能得到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因数与倍数"这一课时,在讲完定义之后,教师可以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来给学生们举例,例如,“四是二的倍数,二是四的因数”这样学生可以再练习过程中,将这个小例子带入,进行简单点推倒,来得出定义,在这一课的讲述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玩一个小游戏,来加深学生的对于“因数与倍数”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这个游戏都玩法很简单,就是全部同学报数,但是同学们不可用说出二十四的因数或者倍数,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去加深印象,过程中有谁错了,老师也可以找同学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在全员参与的游戏中,全班同学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 学生不仅可以将知识掌握牢固,还可以在游戏参与中,放松学习的压力。所以情境化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使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枯燥,而是有了生机与活力。
        
3.3,强化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无处不在的得到利用,古至今,数学都在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的进行,这变化,它的实用性也在不断的提高,数学源自于生活,最终它的使用也应归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它的实用性最强,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理应将数学知识,与它在生活中的作用相结合,这样有联系的去讲述数学知识与他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授“图形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模拟航海图和一个模拟的小船,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类似的图形,这样图形运动得到了一个模拟真实的情境,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比作指挥官,学生则作为小船长,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挥,让学生在海上进行航海任务,随着方向,和距离的变化,小船会在海上航海,最终到达灯塔。在走的每一步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在黑板上标出小船变化的位置进行标注,和学生一起进行航海任务,这样每一步学生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小船走的对错,可以及时进行更改,发现自己的任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性。提高数学在学生心中的位置,让学生爱上数学,更加喜爱学习数学。
        
四、总结
        生活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教学思想之下,小学的数学课堂就不再是之前的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在讲述每一节课时都要去想怎样才能将知识更加生活化的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简单的去理解这一知识,这其实是在考察教师的能力,需要每一位数学老师去探索,属于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条路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肖生龙.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回归之管见[J].江西教育,2014.(27).54.

[2]陈桂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学周刊B版2014.(8).99-99

[3]刘亚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149-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