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多元情境创设路径浅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张涵
[导读] 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情境是非常好的教学帮手

        张涵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摘要: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情境是非常好的教学帮手。有了情境的支持,学生才能够形成知识熟悉感,并顺利理解知识的要求与内容,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素质。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握本质十分关键,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思考,关注学生逻辑发展,多理解学生。活用思维,配合实物模型增加学生的知识理解,用生活情境迁移知识,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多元;情境

        前言:21世纪背景下,教育缺少了核心素养的体现将失去教育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核心素养十分重要。贯彻核心素养理念,体现以生为本追求才能够提高数学教育效果。情境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明白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学生将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理解和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效果。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问题情境创设
(一)背景
        自从核心素养理念出现以后,我国教育系统一直致力于对其进行研究。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个体需要具备从容应对陌生环境的能力,能够处理多样化的问题与任务。核心素养概念可以让学生以复合人才的身份适应社会[1]。其强调的是情感、技能、知识完美融合。学科核心素养说的就是具体化技能,情景化知识、学科化素质。
(二)创设问题培养核心品质
        教学的时候,培养核心素养一直是数学教育基本的任务和工作。教师需要理解数学的核心素养内涵,并在实践中践行行为,这直接关系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效果。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关注技能、知识掌握深度,在情境的不断变化中反思、融合情感、技能与知识。数学教师需要清晰认知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与意义,包括学科本质、价值观、思维能力、基本思想与基础技能,使学生养成特定品格与能力,了解使用方法。
二、问题创设基本原则
(一)把握本质
        问题不能够跑题,必须贴合实际。数学问题的本质是数学灵魂[2]。小学数学教育立足核心素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需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通过整合过程,将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需要用探索过程、挖掘过程建立问题情境和教学内容的深度联系。


(二)启发思考)
        情境如果没有启发性将失去教育意义。学生需要时刻保持热情与思考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本质与原理。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知识联系,回顾知识特征,猜测数学特点,完成数学知识吸收。
(三)关注逻辑
        必须确保数学教育具备自然连贯思维特征。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必须做到环环相扣,保持问题逻辑性。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形成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与思考。教材当中的规律、方法、观点与原理隐藏在教材当中,需要教师挖掘与提炼,并二次设计与开发,匹配相应问题,让学生在论证、联想与推理中获得认知,在感悟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方法
(一)实物情境增加知识理解
        相对来说实物情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能够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十分具体,学生本来无法理解的知识和概念可以就此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激发,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认知、知识见解。比如在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出提前准备的一些图形,包括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随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与区别。学生在观察中可以触碰这些物体的边角,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这些图形。有了实践的过程,形成了对实物模型更直观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实物模型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问题,并展开分析。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模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
(二)生活情境迁移知识
        知识本就是科学家、学者对于现实生活现象的总结研究。数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人类历史关联密切的学科知识,其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简单地为了记忆数学知识,传播数学知识,重点在于重新构建数学知识、应用、生长于迁移,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教师教学中需要合理使用数学情境,配合生活化元素,带给学生更直观、亲切的体验,形成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在讲解《可能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大屏幕播放购买盲盒的视频,学生看到画面联想实际,分析可能性的概念和盲盒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情境能够带给学生熟悉感、亲近感。学生能够顺利理解知识,将知识迁移和变成自己的理解与能力。
结语:数学教育中情境的作用十分突出,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合理使用情境,让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了这样的铺垫过程,学生才能够顺利学习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做好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按照教学条件与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不断开发与积累资源,体现教育本质,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汉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51.
[2]王廷在.媒体教学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法的策略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227.
[3]郑世法.“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