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婷
泉州实验中学丰泽附属小学 362000
摘要:故事教学法是一种任务教学法,提倡以趣味性和互动性为突出特点,在小学、初中数学中应用广泛。故事教学法的效果是在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故事的情节性、生活性、确定性等因素,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单调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当中,使故事中元素作为营造氛围的良好途径,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参与故事的演绎和分解,实现数学学习的情景化。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尽管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十分突出,但利用故事教学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兴趣,也是可以实现的。有的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是因为还未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中种种图形、数字、关系、逻辑的兴趣不足。而故事的逻辑性、生活性,与数学息息相关,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在非因素驱动下,通过情绪和心理因素融入到对数字、图形的探究当中,将会使数学学习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将故事引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短暂的兴奋性,甚至可以帮助学生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重复,提升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经验。
一、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故事教学的原则
(一)要实现对教学需要的满足。发挥故事的作用,教师要选择那些符合小学生心理接受且处于认知理解范围内的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故事要有完整性,不能听起来像应用题,故事要有它的背景、有人物、有情节、有环境,有结果,这4个部分都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融入,教师要避免长时间地只在一个部分加入数学元素,以免造成单调的感觉,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二)适时提出教学问题。在故事各部分中,都可以用来设置教学提问,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发他们进行探究。当学生的兴趣正浓的时候,教师要自然而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故事是教学辅助工具,故事应用过程的最后环节,教师应注意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同时重新建立起对知识的敏感性,让学生在初听故事和回顾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因素引起注意,能够对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情节环境中产生数学探索欲望。
(四)故事的呈现方式,要体现多样化。教师除了用语言进行叙述,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利用视频进行播放,或者在教师的课前指导下在课上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运用故事性强的视频片段来进行新课导入。
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片段,此时孙悟空在蟠桃园中游玩,看到了一片桃树,他走到一个长着15个桃子的树前,连续摘下5颗桃子,都只吃最红的那部分,然后就扔掉了,悟空正吃的带劲,不料这时候土地出现了,他问:“你是不是偷吃桃子了?”,悟空说没有,于是土地就开始数。请问树上还有几个桃子。因为学生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十分熟悉,同时吃桃子的过程也非常的引人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吸引,对将要学习的新的内容也会注意。而且如果教师在最后不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学生可能还会再重复的观看一次视频,看看一开始树上有几颗桃子。运用这些直观的夸张的动画式的视频讲故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认真的听课,力求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运用生活化的小故事。结合生活实际中一些数学问题与教育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故事的运用,要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产生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并能带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在眼前似懂非懂的事物的带动下,进行探索,产生内在学习动力,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去超市买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超市里的商品很多产品,应该怎么找?谁能帮帮他?这样就学生在超市购物的经验,他们会踊跃发言,开始仔细观察。这样由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形式,让数学教学更加地人性化,使学生在熟悉的数学情境中,将面临的事业问题内化为自己要克服的困难。又如,教师可以编制绕口令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法,将数字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张口就能来的儿歌里,比如“1和9是好朋友,2和8拉拉手,3和7好亲密,4和6一起走,5和5一双手”。
(三)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数学在生活中千变万化,无处不在,有些学生虽然经常遇见,也能感受得到的,但有熟视无睹的倾向。因此,为了增强数学符号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我开始指导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书编数字故事,将感受到的数学内容,以语言文字和新学会的数学符号进行表示。例如,对生活中的数字进行符号化书写,下面这位学生写的,今天爸爸送我上学途中我看到有很多车从我身边经过,其中有3辆公交车,5辆小轿车,还有两个骑着自行车的人。在马路边有1位环卫工人,他旁边停着的环卫车有3个车轮。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其实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的故事,能够在教育的真谛的同时然后再听故事,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良好的故事教学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愿意接受手写,乐于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王学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故事教学探索.冶金管理,2020(17):173-174.
[2]马霖霞,徐蔚.故事与数学的碰撞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小学数学“微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教学设计,2020(26):42-45.
[3]庞玉芳.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