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蓝黄勇
[导读] 高中地理是学生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蓝黄勇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广西防城港  538001
        摘要:高中地理是学生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高中地理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抽象性,需要学生拥有灵活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该如何推动地理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广大高中地理老师正在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应用研究;高中教育
        一、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回顾一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主要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地理学习偏向于对地理现象原因的解释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注重对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的考察重点不在于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死记硬背的知识在初中地理的考试中,可能还会因为学生们的努力而使得成绩理想,但是在高中却很难通过死记硬背获得好成绩。很多学生都感觉在高中虽然会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可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巨大的不同,感觉初中只学到了一点皮毛,甚至有的学生感到难以跨过两者之间的鸿沟。因为高中地理知识覆盖面远远大于初中地理,过多的地理理论学习常常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甚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感觉地理很无聊。
        但是,通过突出核心素养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创设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给枯燥冗杂的地理知识学习增添趣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地理教育领域,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要不断对原有的地理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为学生提高更优质的教学课堂;要求学生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地理教学方式,促进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二、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地理在高中阶段作为一个理论性的学科,它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将其所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遇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常常感觉无从下手。出现这样现象主要是由于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遇到的综合型题目中运用到的每个知识点都是学过的,但是结合在一起就很难理解题目意思,无法抓住题干中的重点提示进行思考。
         2、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化
        传统的知识灌输的单一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下降,单一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对地理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对老师的课堂也失去了兴趣,这对地理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
        3、地理知识与生活脱节
如果地理老师教学过程只会照本宣科,直接将课本或者PPT上的文字一字不落的直接读给学生们,那么会使地理知识与生活严重脱节,将地理学科打上了无用、不生活化的标签。然而,地理本身就是一个描述生活现象的一个学科,它应该是极具生活色彩的。所以,地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与地理教学主旨严重相违背。


        三、突出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开拓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将学生的地理视野扩大化,不仅仅局限于一部分的地理理论知识,而是要形成全局观念。老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去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然后将各个知识之间构建关系,形成地理学习的网络思维。只有这样在做题过程中就可以更轻松地调出所学的知识,不会因为有些理论用得少而造成遗忘。比如,在“洋流运动”这一板块的知识需要记住很多洋流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洋流的名字与周边的陆地名字和所处的海洋有关,而且还有的与气候有关,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与世界地图和世界气候分布相挂钩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背诵。
        2、多元化情境教学方式
        多元化的情境地要求地理老师们能充分地研究地理知识的背景知识,营造多个适当的地理情景,根据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改变。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用一些视频、图片、音频、实物演示等来营造地理情景。比如,在讲到“地球运动”,单单通过课文的文字讲解很难使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地球运动的变化,但是老师可以通过迷你的地球仪和灯泡的组合,将灯泡的当成太阳,由此可以模拟由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带来的不同现象的原因,直观地感受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产生的奥妙,将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通过这样小小的模拟场景来还原,这就是情境化教学的精髓。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动手去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3、地理知识生活化
        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大目标,因为所有老师交给学生的知识最终其实都是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因此在情景式体验学习中,将生活情景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共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更专注,不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比如,在讲到“大气环流”时,老师可以引例,问问在南方生活的同学们是否在某一段时间经历过“回南天”的困扰,以此引发学生生活共鸣,可以让有印象的学生们进行发言,为其他没有经历过的学生描述“回南天”现象,为后续开展对这一天气现象背后地理原因介绍做好铺垫,等到讨论气氛高潮时,再问一问学生们是否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在此时抛出问题,调动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老师可以在学生们适当思考后进行解答。“回南天”其实又称“回潮”,就是气温转暖时候容易出现的一个逆温现象,将其与“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就能使“大气环流”这一地理知识更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产生遗忘。
        结语: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高峰期,老师们要抓住这个黄金高峰期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知识财富,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走上更好的社会发展道路。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课堂,无疑是高中地理老师们智慧的结晶,教师们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朱竹心.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求知导刊,2020(40):30-31.
        [2]谭明鄂,翁成福,贵馨仪.关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34-35.
        [3]田磊.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发展观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82-83.
作者简介:蓝黄勇(1982-),男,瑶族,广西河池人,大学本科,理学学士,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