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顺
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 7416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与之产生了紧密联系,教师们不断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变教学现状。本文中,笔者将简要概述如何将信息技术恰当地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学习兴趣逐步高涨,学习效率与日俱增。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高效融合;教学策略
高中是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必修课程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将课堂打造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学生在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喜欢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共同讨论其中蕴含的问题,课堂学习效果显著,为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不同,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兴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是需要不断破解的难题。当情境教学手段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时,教师们便看到了希望,尝试利用各种手段来创设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同样改变着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以及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因材而宜地将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法融为一体,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并问道:“同学们,看到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圆,大家会想到哪些知识点呢?”很多学生会联想到圆上各点的坐标以及轴对称知识点。在学生思考和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过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向x轴作出垂线,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由此引出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内容。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π+α、-α、π-α 、 -α这几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联,教师借助多媒体将这几个角的三角函数线作出来,和学生一起得出了“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tan(π+α)=-tan α”等结论。学生在多媒体为依托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时比较热情和主动,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合作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为深度探究和挖掘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形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节奏快、容量大,主要培养学生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当信息技术应用恰当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时,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比轻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单调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学生也不再单纯地从课本中获取知识。针对难度较大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动态变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太阳从地平面升起的动画图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思考:“若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圆存在几种不同的关系?”并由此展开教学活动。随后,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将圆心不变且半径不断变化的圆的圆心到给定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动画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认识到圆心不变的圆,其半径变化后,圆心到定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会随之改变。当学生被这些变化的规律之美吸引后,教师提出问题:“半径为2,圆心在原点的圆与直线x+y-4=0、x+y+2=0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促使他们首先想到画图来解决此问题。当学生提出应用画图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圆的圆心到给定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进而提升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信息化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普及,微课以一种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可。高中数学知识点虽然零散庞杂,但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并且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当教师认识到微课重要性后,就可以利用微课实现课堂的翻转,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或复习巩固数学知识,并且利用学习所得的数学知识解答相应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来的过程直观呈现给学生,促使他们快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解题方法。随后,教师将“已知年利率和本金,求n年后获得的本息数”等生活题目展示给学生,鼓励他们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答出题目。有的学生学习效率很高,在学习公式之后,能够巧妙地利用公式解答生活问题;而有的学生应用能力欠缺。因此,教师可以再次将微课视频呈现出来,结合微课视频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如何应用到解题中进行详细讲述,以此来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不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恰当地融为一体,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逐步加强,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菁.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考试周刊,2017,000(078):103-103.
[2]王晶晶,李蓓.合理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小学英语学科高效课堂的策略[J].成才,2015(4):1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