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田仁彪
[导读] 数学课程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要求都比一般课程高。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三中学  田仁彪   邮编843100

摘要:数学课程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要求都比一般课程高。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打好计算基础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培养解题思维的重要时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初中数学老师不能忽视的问题。
关键字: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重点。通过题型练习,学生能够有效将基础知识与题目相结合;老师能够通过对学生解题步骤的观察,衡量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式。更能有效的提高初中的数学成绩,培养其数学综合素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策略
        学校以及老师可以采取以下五方面的策略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
        第一、学校以及老师可以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观念中,初中知识以记忆为主,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不高。初中数学考试中以简单计算为主,不强调学生对数学中转化思维,方程思维,形数结合思维,函数思维,整体思维,分类讨论思维以及统计思维的灵活运用。但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不仅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灵活运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实现其目标。因此,学校以及老师传统观念的转变,重视对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础。
        第二、老师应当重整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要培养初中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要求其做充足的题型,还要求能够在已经建立的基础数学知识上,对知识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让知识体系在做题过程中得到验证。这就需要老师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课本知识进行总结、重组,依据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内容,由简单到难的设计题目类型,让学生以专题形式掌握基础知识点,在题型练习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优化教学方式,突出关键问题、重点题型讲解。在实践中,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解题步骤,原因一方面在于不能理解解题步骤之间的联系以及每一个解题步骤的意义,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练习题目,对解题课失去兴趣。因此要解决该问题,首先老师可以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设备,如 ppt、视屏等方式,向学生讲解解题步骤,提升学生解题的兴趣。老师还可以组织解题步骤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比赛,在比赛中体会解题的乐趣。
        其次老师在对题目分类性讲解时,可以先对解题步骤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向学生表明各解题步骤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解题步骤所要得到的量对最终结果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解题步骤与题目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实现解题步骤的举一反三。



        第四、老师及时归纳总结题型以及相应解题步骤。老师在有限的数学课程中,要以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主,能够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能实现培养目标,老师应当转变观念,不以题海战术为主,而是通过典型类型化题目解题步骤的掌握,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老师可以对题型按照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当中典型的题型,以老师演示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的方式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对每一种题型解题步骤真实、有效的吸收、掌握。
        第五、鼓励学生课堂讲解思考过程以及解题步骤。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不论是在计算能力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初中数学模式,因几次做题结果不理想,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耐心讲解题型步骤,并且鼓励学生自己讲解解题思路与步骤。通过学生的讲解,老师及时给予鼓励与赞扬,也能发现学生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掌握的难点问题,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老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
        二、学生发挥内因关键作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发挥主要作用,外因能够为内因发挥作用而发挥促进作用。在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问题中,初中生自己为内因,能否提高解题能力,关键在于其学习态度。学校以及老师则为外因,只能对其能力的培养发挥促进作用。具体而言的策略有以下方面。
        不论学校与老师如何帮助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都需要初中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整理、回顾以及练习解题步骤。但初中生心智与年龄还未完全成熟,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实施策略。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题目讲解,提升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节奏,不走神,不开小差,能有效模仿老师解题步骤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询问,不将问题遗留在课下。
        其次,教师不仅要学会归纳总结题型,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基础知识,讲解解题步骤,如何将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到解题步骤中,还需要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勤加思考步骤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替换其他步骤,是否可以用来解其他题型等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课后解决。这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方式。
        结束语:
        总之,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既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更需要学生自我培养与练习。两者缺一不可,学生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证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绪志.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考试周刊,2020(77):52-53.
[2]张艳春.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