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万慧杰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万慧杰
[导读] 大家好!今天能作为课改先进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渭津小学渭津小学  万慧杰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能作为课改先进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这次当选的所有优秀先进个人,向领导和同仁们表示感谢,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们的工作的认可,谢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感到不安,因为深知自己还有好多工作做得不够完美,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曾经年少懵懂的我们带着一腔热情踏上了从教之路,立志要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人民教师。多年以来,我们以此为职业目标,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一路走来,我们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爱这份事业。在探索的过程中,有辛苦的付出更有巨大的收获和深刻的体会。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忙碌着、学习着、充实着、成长着。在这里,我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课堂是教育的细胞,教育是由课堂托起的,中国的教育问题就是课堂的问题,教育改革的根本在课堂,只有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质的变革,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瞄准时代的特点,办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要由讲授课堂转向自主、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激荡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团队的力量。会自学、有合作、善质疑、有生成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在学习中充盈自我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们只有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地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从国培到校本培训,从实地培训到远程培训,可谓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多维度的培训模式。我们的身影不仅仅出现在课堂上,还活跃在各种培训的会场上。课堂上,我们是引领学生畅游知识海洋的师者;培训会上,我们是虔诚的学习者。从理论知识到方法指导,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念的引领,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有了较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考,使自身的教学素养逐渐丰盈。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锤炼自我
        有了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努力地尝试着将这些思想与理念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了有效提升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更多的教师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校级赛课、学区赛课、县级赛课层层开展。赛课是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不但要上好课,而且要研究怎样上好课,不但要有个人的独立思考,而且要有同行间的交流探讨。赛课就是教师间进行教学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除了与学生交流,更要与同行交流,与评委交流,赛课实际上是一次教师的集体教学研究活动,是对教学方法艺术的共同探讨。共同的教学研究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赛课,不论对于参赛者,还是对于观赛者,都是一种学习,一种促进,一种提高。赛课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可以弥补自身之不足。赛课,可以让年轻教师向资深教师学习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联系实际,如何设计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如何有效掌控课堂,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可以说,赛课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条捷径,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我们在赛课中得到锤炼。
        三、审视剖析教学实践,在反思中完善自我
        执着并献身于教育,不仅仅需要大步向前,也需要回头反思,回顾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反思是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做任何事都怕“琢磨”二字。通过反思,我们不断地剖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逐渐形成.所以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名教师,应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用心探究,构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越来越需要科研型的教师,因此,我们要勇敢的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大步行走在教学改革的路上,体验教研的乐趣,谱写一段创新教育的华美乐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