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徐丽
[导读] 新式教育理念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着重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既提升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又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

淮南民生中学  徐丽  232000

摘要:新式教育理念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着重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既提升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又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逐渐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语文课本,还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语文知识,同时又可以精简老师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有效的预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
        语文即语言的文化,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生活中交流情感的工具。在现代教学理念下,学生不应该再被单纯地视为读者一方,而是被当作参与语文课教学的主体,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有效的预习,还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反映他们对事物情感的认知,体现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可以说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自我的过程,而老师又能通过预习的成果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内心活动。
        1.预习的好处
        1.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成绩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很多学生一放学后,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难以再集中精力学习。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则是一种课后作业,但是又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全是练习题,而是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并无特定的答案。预习是相当有趣的一个学习过程,能帮助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2有助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多以自己的教案为授课参考,课堂时间有限,而有些课文篇幅又长,所以老师的教学的方式比较固定,教学的速度也很快,很难照顾到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进度。课后预习很好地弥补了老师教学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学习熟悉课文,预热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穷人》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由于文中有大量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需要学生通过文中的描述来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物的思想过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案来为学生设计预习计划,如:朗读课文,标记自己不认识的生词生字,找出文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中心思想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预习,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当中总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可以大大简化教师的课堂授课流程,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精准的学习课程内容,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提升。



        2.客气有效性的有效实施
        2.1老师正确的引导
        预习是基于语文课本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所以预习之前,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才能避免学生在预习时毫无头绪。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其中的古诗词三首中包含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了帮助学生熟悉这首词,在预习前,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能流畅地朗读它。朗诵是语言和情感的结合,既需要学生对宋词风格的了解,又需要他们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情感。具体的学习任务如了解这首词的平仄韵律变化并给其断句,组织语言将这首词翻译为白话文,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等,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仅仅强调学生对诗词的默写及背诵。
        2.2借助学习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工具大多以字典、词典、精讲等书籍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时的好助手了,无论是字典还是网络,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并拓展知识面。以文言文为例,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还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借助学习工具,试着去克服这些难题。如在预习苏轼所作的《书戴嵩画牛》时,其中有个别字比较生疏,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工具查询这些字的读音和字义。以其中的“谬”字为例,通过学习工具,学生得知它的拼音为“miu”,四声,字义为错误的、不合情理的,引申词有“谬论”、“谬传”、“谬吴”等.只有了解了每个字、词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才能理解这篇文言文所讲的内容。
        2.3自我意识的发掘
        预习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基本方法,但不仅局限于书本上关于语言和文字的知识,更是挖掘学生潜在意识,体现其个人思维方式的过程。以《少年闰土》为例,该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短篇小说《故乡》,在预习时,有的学生会沉醉于文章中那些关于家乡的有趣故事,有的学生认识到闰土机智聪明、见多识广的形象,还有的学生读过全文后,能体会到《故乡》中文字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内心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学生认识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预习时基于自身生活环境及思维方式所领悟的事物规律和人生哲理才是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预习不单是字面意思上的提前熟悉,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语文课本,通过工具解决在读写和理解方面的难题,再加以归类总结.预习的结果既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水平,又展现了个人的独特思维模式,是知识与个性的共同表现。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时,从既定的教学任务、熟悉学习工具和发散思维等方面着手,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美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J].读与写,2020,17(22):53.
[2]贺春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J].语文课内外,2020,(16):3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