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探索核心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许子民
[导读] 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人们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这就对班主任德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滋镇高家小学  许子民

摘要: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人们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这就对班主任德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德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但是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比较古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德育教学的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对此,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德育教学和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课;实效性;核心思路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深远影响。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却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对此,班主任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开展家校合并教育模式,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效果。
        1.开展德育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习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所以学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而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活动课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活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完善的思维方式,如果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重视德育活动课的开展,充分发挥出引领者的作用,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乏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不高。但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2.开展德育课需要遵循的原则
        2.1人性化教学
        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班主任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人性化德育活动。在这个教学阶段,必须要让学生对德育的本质含义有一个深刻地了解。此外,德育的效果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得到体现,在生活中,学生会懂得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会认真的去思考事情的正确性。对于正确的事情,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做;而对于错误的事情,他们会避免去做。比如说尊重他人、团结有爱等等,这些都是正确的事情,学生在接受德育教学后就会对这些事情更加肯定。
        2.2多样化教学
        德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比较抽象,理论教学占比很重,和其它科目相比,德育教学的教学氛围更加枯燥乏味,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的无法感受到学习乐趣,学习积极性较差。


对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将德育活动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3.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3.1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要超过学生待在家里的时间,所以学校教育对学生至关重要。而小学班主任也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向学生开展德育活动课。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课应该包括传统德育课和现代特色德育课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日常授课活动上,比如说班会、学校讲座等等。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主要包括网络德育活动、“微”德育课堂等等。例如,为了教导学生正确过斑马线,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的道具,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示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3.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的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对此,学生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活动课教学,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学班主任应当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作用。学生家长应当帮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生活中,家长应当教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并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等等。
        3.3社会教育
        学生最终都要步入社会,所以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所以学校的德育活动形式应当面向社会。对此,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开展德育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真正深入到社会之中去。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在纪念馆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抗日烈士的伟大故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珍贵的思想品质,这对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发展非常有益处,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课,促进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家玲.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8(09):235.
[2]陈朝辉.试论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09):231.
[3]宋美艳.依托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5(2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