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的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程凤彪
[导读] 音乐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化音乐能力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安徽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程凤彪 236400 

摘要:音乐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化音乐能力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与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相比,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音乐专业性及职业性的有效培养。通过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还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实践,实现教学目标,注重素质,从而使学生形成音乐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职;声乐教学;多样化教学
        引言:要想解决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要从教学过程出发,充分发挥声乐模仿教学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歌唱艺术家和戏曲唱段的用心模仿,能够增强乐感,训练发音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创作能力,从而实现声乐学习的重点突破,促进自身声乐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通常是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及感知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思想转变,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并对声乐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探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通过体验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需要,设置教学情境,加强学习体验,以实现教学目的。比如,对《渔光曲》实施教学时,音乐教师可按照歌曲情境,引导学生对渔夫进行扮演,并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辅助,营造悲惨氛围,促使学生融入情境,感受渔夫的悲惨命运。最后,音乐教师可通过理论讲解,促使学生准确掌握歌曲当中包含的压抑、哀伤情感,并使学生通过体验有效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强化。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培养中,还可通过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声乐的习惯,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现实生活,缩短学生与音乐曲目的距离,促使学生实现情感体验。
        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
        教师在展开学前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学方式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这首歌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更加真切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学唱也就变得更加容易。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重点将发声技巧与情感表达进行结合,从而使学生达到“言之有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通过成语接龙游戏以及音准游戏等一系列小游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这也为接下来的小组练习歌曲奠定了热烈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歌曲演唱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将多种唱法相互融合,学习与掌握共鸣唱法
        例如,中职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大合唱,演唱《黄河大合唱》这一歌曲,以丰富多彩的黄河儿女群体性的音乐艺术形象,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大气磅礴的气势,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民族精神。这首歌曲并不适合以民族唱法的清新自然的歌唱特点进行演唱,因为那样的演唱曲风并不能展现大合唱的气势。因此,音乐教师应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融合,充分展现共鸣唱法,如此一来,既可调适学生的歌唱音阶、音量,使之能够保持在中音音阶当中,在合唱当中需要展现高音音阶时,就能够迸发出高音音阶,通过这样的多种唱法融合与科学运用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当中,以声乐艺术的形式,还原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代表的抗日军队,领导和团结全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场景,在慷慨激昂的大合唱当中,让听众仿佛回到了抗日战争当中的峥嵘岁月当中。通过这样的将多种唱法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共鸣唱法,迸发合唱歌曲的气势!从而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四、模仿声乐教师,培养情景乐感
        在学生对声乐教师进行模仿的过程中,以对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声调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为例,由于这是基础乐理的理论知识部分,中职学生对此感到枯燥无味,难以在课堂上激起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先进行有关五声调式的相关曲目演唱,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敖包相会》《康定情歌》等经典歌曲,在最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入声乐学习的意境中来,体会音乐的美感,并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演唱的模仿。可以采取教师先行演唱一遍,之后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五声调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之后,教师由此引出教学主题,即对于中国民族调式中五声调式的学习——在黑板上进行重点乐理知识的书写,讲授五声调式的基本概念、音阶以及各个调式,包括宫调式、角调式、商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跟着自己演唱《茉莉花》这首经典曲目,具体形式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但此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音调基本准确、符合五声调式的演唱特点等。学生通过对于声乐教师的模仿,有利于提高对所学音乐的情景乐感,更好地促进声乐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展开学前声乐专业教学的时候,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声乐学习的乐趣。对整个课上教学以及课后引导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声乐学习问题进行不断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声乐水平。
参考文献
[1]魏雅洁.浅析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声乐学习兴趣[J].黄河之声,2019(20):111.
[2]江良洪.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与思考[J].当代音乐,2019(11):67-68.
[3]康国军.浅谈中职声乐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J].艺术评鉴,2019(11):106-107+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