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谢娜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谢娜
[导读] 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有力支撑。

贵州省仁怀市九仓镇白果寺村小学  谢娜

摘要: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有力支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放弃了以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理念,而是着重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培养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新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但是,在过去的美术教室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认为艺术是一门辅修课,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上课。教师没有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的热情,也没有接触新的教育思想,因此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也无法设计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对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忽视限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创新思维,并使他们的作品在没有自己的想法的情况下更具“复制性”。如今,新的艺术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活动,着重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一、激发潜能,培养动手意识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推动学生课堂动手能力意识,就要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潜能。轻松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课堂体验感更佳。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教师多挖掘教学上的新立点、新立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如将教学内容有趣化,浅显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唤醒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调动学生对于艺术的探索,培养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缩短师生距离,不吝啬夸奖
        有的时候,学生会因为课堂上老师过于严肃,课堂气氛过于紧张,而产生拘束,甚至恐惧,不敢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思维,让其很难产生动手参与的念头。所以,老师应该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做到严厉而不严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走进学生的思维,与她们一起思考,引导她们一起动手参与。与此同时,老师的眼神、笑容、夸奖等也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因此,老师的眼神要适当地给予同学们“关注”,并且不吝啬夸奖,及时的鼓励是能提升的热情兴趣,特别是后进生,老师更要多多用笑容和鼓励来激励他们,给予他们“安全感”,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 ,为自己而骄傲.当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变短,学生的心理就会更有安全感。老师把学生当作朋友,降低身份与他们互动,与此同时,对学生评价时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满足。



        三、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美术课的教学上,不应该再着重理论知识,应该多增加技能指导课。小学美术是学生开始正确画画的入门课,因此要打好学生的基础。教师也应该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在美术比较有兴趣的方面,知道他们的喜好,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加强学生对美术欣赏能力。老师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课本内容出发,选择审美性较强的美术作品,激发同学们动手参与的兴趣,使其乐于投入动手活动中。多增加例如水彩、油画、蜡笔等课程。提升学生在技术上的画画基础,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拓展想象空间对于美术课非常重要。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像空间,也可以利用实物展示或者现场表演等方法,在教学上与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中间创立一种“不协调”的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创作灵感与乐趣。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美的一面,只要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总会发现。这就要求学生要培养不同于常人的观察方法,利用个人的理解、品位、情感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才能有要表现出来的欲望。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要画的物体找一个生动的对象来进行对比,来把握要创作的物体的鲜明特征与特点。
        四、增加学生动手参与的方式
        老师想要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就需要创新学生动手参与的方式。我们除了让学生单纯地动手完成作业之外,应该多丰富一下学生动手的方式。可以让老师与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中学。学生拥有了课堂的“主导权”,自然会在课前认真准备,教的认真,学的开心。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多开设小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胜负欲,再适当增加小奖励,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给予每幅作品正确的点评与鼓励,让学生在比赛中知道下次如何更好地创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相互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说”中“学”。让学生能自己发现美、体会美,也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这样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
        五、总结
        总体来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很多,但很重要的前提是老师要有让同学们动手参与课堂的意识,并且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多多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可形成教学互联,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来源:学术期刊《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2]《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来源:学术期刊《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来源:学术期刊《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 2019年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