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张贵苗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张贵苗
[导读] 新时代的小学体育课程不仅要求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注重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

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普贤小学 张贵苗

摘要:新时代的小学体育课程不仅要求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注重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在现在的社会中,合作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要想立足社会必须先学会与人合作。而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身理和心理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也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在合作探究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小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发挥更大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实践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素质教育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体育教学活动开始备受重视。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分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不脱离整体任务目标的情况下自由发挥、独立学习。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新的理念打造新的课堂,为学生营造新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推进教学活动就是个不错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培养其体育合作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完成教育角色的“翻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生硬地指派小组成员,而不考虑学生的个人组队意愿,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对于这种强加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参与这样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团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但是,在团队活动中经常会发生骚乱、倾听和分享,影响到社区学习的成功。一位老师让运动中的学生配合草裙舞循环写游戏,老师们把草裙舞的各种颜色分发给学生,让两个学生合作写游戏,作为一组创造性的游戏;每一个学生都回呼自己,不让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另一个则擦着“老师让我们一起玩”,然后两个脑袋一起发明。大部分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是自私独立的,这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激发合作学习动力
        “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激发合作学习动力”是小学体育合作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是学生共同进行知识探究学习的一种方法,必须要保证既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以确保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依托合作学习任务来实现对他们学习动力激发,就必须保证合作学习任务的吸引力,因此保证合作学习任务的趣味性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实现对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调动,笔者就为他们设计了“小兔子回家”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以兔子蹦的方式进行借力,50米的赛道,小组中每名成员只能跳3次,看哪个小组的借力次数最少。在该游戏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课堂体验,实现了情感状态的引导,同时还通过蹦跳的方式获得了热身,这对于调整学生身体状态,提升他们之后对立定跳远知识的合作学习效果带来了重要支持。
        (二)构建合作训练小组
        例如,在50米快跑的训练中,学生要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掌握正确的错肩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训练慢慢提升队伍的交接速度,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发展学生的跑步能力。在此项运动中,教师可以先对比赛规则进行大致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训练。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组内练习总结出自己小组最合适的错肩方法,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比如在一些专项的体育训练上,例如侧向投垒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鞭打”,有些时候学生自己是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操作问题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训练,让每一位同学可以通过观察伙伴投掷球时的动作和手型,及时帮助自己和同学调整掷球方法,进而掌握正确的侧向投垒球方法,进一步掌握该体育活动的执行技巧。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学生进步和退步时很常见的现象。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小组内同伴能够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练习状态,也能够及时给予进步的同学表扬,给予退步的同学鼓励和帮助,让每一位同学在小组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怀,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进一步提升班级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不仅需要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教师应正视体育的积极作用,将小组合作这一新的理念积极应用在该学科课程当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体育知识、共同参与运动。如此,在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深化他们的合作和团队思维,强健他们的体魄,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帮助,为其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兴亮.浅析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98):126+128.
[2]杨维阳.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9(11):163.
[3]杨金虹.浅谈自主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