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校提升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赵新梅
[导读] 小学教育专业从成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专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效开始探索适合本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为教育事业输入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赵新梅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从成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专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效开始探索适合本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为教育事业输入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但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尤其是新时期,社会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必须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迎合社会发展形势。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尤其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成为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小学教育中师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各大高校开始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并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小学教育质量,迎合教育改革形势,必须采用专业的手段进行人才培养,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本文中着眼于新时代教育发展,探索地方高校如何提升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旨在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不断提升我国小学教育水平。
        一、优化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本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思路,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在人才培养中应充分体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师范生道德教育的重视;引导师范生“以小学生的利益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着小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强调师范生“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意识养成,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水平;重点放在师范生能力培养上,促进师范生专业性发展。其次,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提升师范生的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成为高素质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最后,地方高校应该立足于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引起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的提升办学层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规模、水平都在提升,而且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要想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紧跟步伐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这一点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构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应该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构建入手,开设有益于师范生发展的课程,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以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人文类、社科类、自然类等的课程,在保证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师范生兴趣爱好的发展,也能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还应该包括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生发展知识、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等等,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而且可以让师范生提前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在以后就业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实践课程也不可缺少,通过实践才能让师范生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以专业的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实习、见习、毕业论文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等的考查,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提升实践水平,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



        三、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
        由于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缺少系统专业的技能培养,导致师范生毕业以后缺少系统的职业技能,在教学活动中基本的“三字一笔一话”都很难落实。因此,地方高校应该为师范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其进行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小学进行合作,每周安排小学中的优秀教师进行讲座,为师范生传授实践教学经验和技巧,包括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设计方法、三字一笔一话技能等等。同时还可以在讲座过程中进行练习,边传授边实践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大学教师本身是缺少小学教育经验的,也不能为师范生提供实践性、有价值的教学参考,所以与地方小学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还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和方案,甚至可以让师范生进入到小学校园中听听优秀的小学教师是如何讲课、安排课程、管理课堂的,多学习、多看对于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技能意义重大。
        四、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培养优势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为了指导地方高校更好的开展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标准依据,所以对于符合这一标准的内容地方高校应该及时调整,切实落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式,培养素质过硬、技能专业的小学教师队伍。对于地方高校已经达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应该努力的提升,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特色优势,争取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是一致的,要符合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也需要考虑地方人才需求,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并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不断的优化和调整,这样才能使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不断的发展下去。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地方特色,因为我国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样,教育水平也是有所差别,这一差别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方面。随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可以要求各个地区的小学教师达到作为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不同地区小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师资,不断缩减地方教育水平存在的差距,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地方高校应该考虑地方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情况,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针对性,比如一线城市中高校办学资源丰富,水平更好,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层次也更高,符合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情况。而三线城市中经济与教育发展要落后于一线城市,那么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优势以及办学资源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地方高校应该明确小学教育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必须加快调整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的研究认为地方高校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设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完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发挥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等,不断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华. 新时代地方高校提升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2019(12):62-63.
[2]周鹏.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张伟. 《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考[D].广西民族大学,2015.
[4]温慧敏.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宁夏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