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宋运平
[导读] 在教育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今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流话题,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端本中学  宋运平    514423

摘要:在教育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今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流话题,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与学习能力,这是教师课堂教学首要目标。教师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好与学生的配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探究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
        前言:过去教学时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只需要学生能够牢牢掌握扎实的文化课知识,就能够顺利提高学习能力。但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并没有表现出对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视,学生大多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是社会认知能力以及自我价值能力的培养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此时需要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传递正确教学观,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切入学习知识,享受信息技术的学习乐趣,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达成新课标目标。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过去教学的时候,教师用枯燥的语言复述课本当中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十分单调,学生很难形成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知识,完成知识探究、知识探索,无法达成新课标要求。学生没有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我学习素养[1]。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引入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享受知识学习乐趣,投身于知识的思考与探索当中。探索中学生提升自我能力、自我素养,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独特品格。
        比如在讲解《老师伴我成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中下载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并播放。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视频,并一同讨论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关系。在多媒体视频的支持下营造活跃、温馨的课堂气氛。结束视频播放以后,教师可以预留一定量时间与学生交流,在相互沟通中建立更亲密的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素质与品质[2]。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按照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自学能力。教学过程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独特学习能力[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人公,体验书本所讲解的道德知识。学生在活动中自身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养成了独特学习习惯。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达成了新课标道德素质教育要求。



        比如教师在讲解《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和社会关系密切的案件,让学生了解未成年应当如何保护自己。教师可以引入近些年常见的一些案例,比如校园暴力案件,让学生自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每一名学生都会设身处地的思考,扮演故事中的每一名角色。学生有了亲自体验的过程自然能够顺利的理解未成年保护法中的各种条例意义与影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意义,明白了学习重要性。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一股脑交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掌握方法,理解其中的原理。在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以后,自然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道德品质。学生学习的时候必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必备能力。信息技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能够用形象且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是,该过程需要弱化教师课堂地位,让学生自行完成知识探索,形成知识理解、知识认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公、课堂的主要角色。学生在课堂中跟随自己的内心学习,奠定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
比如在讲解《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教学前教师需要布置任务,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并自学知识。学生学习能力优秀,擅长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得了丰富的资源,从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知识。学生搜集知识的同时,自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成长。
        过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相比于知识学习个体,更像是知识的盛装容器。学生没有亲自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显然很难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无法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和知识系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所以过去教学中,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成绩。有了信息技术以后,教师可以翻转课堂,配合微课技术、网络技术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置身于现场,亲身经历各种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习意识,实现了自主发展。
        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深入融合的今天,学生可以依靠网络技术获得丰富学习资源,推动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育建设。云平台让学生获得了丰富学习资源,包括图片、文字、音频以及视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搜集资源,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师可以自行制作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根据需要自行下载,个别化、针对化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结语:从本文叙述可以看到,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和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当然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同时兼顾学生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培养与引导,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式,在探究式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长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5-246.
[2]赵学栋.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59.
[3]贾祖英.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