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训练技巧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胥卫平
[导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倍磊小学 胥卫平

摘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按照教育规律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全面综合分析学生学情、身心特点等基础上,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只有开展正确健康、科学有效的歌唱训练,才能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训练;技巧
        引言: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部分教师侧重于讲解理论知识,却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践行新课标理念,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歌唱教学策略展开深入分析。
        一、姿势训练
        优雅而正确的歌唱姿态是唱好歌曲训练的开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训练之初,就必须要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如果只是纯理论地对学生讲歌唱的姿势,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够判断正确的歌唱姿势。例如:笔者通常会做出示范,让学生通过对比、模仿来感受不同姿态下的演唱状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站着唱歌时是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身体和双脚自然放松的打开站立;而坐着唱歌时是在站着唱歌的姿态基础上,只坐半张椅子;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腹部与横膈膜的作用力,笔者通常会让学生在练习坐着唱歌时,一手摸着小腹,另外一只手掐腰侧。学生基本掌握之后,通过这些训练,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唱歌时要有积极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技巧和表达相辅相成,才能在演唱时声情并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有时不集中,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演唱状态有时会懈怠,出现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演唱状态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引导正确的歌唱审美感受,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歌唱姿态,这种歌唱姿态的基本训练,其过程就是一种歌唱美好的传达与体验。
        二、气息训练
        唐末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由此可见,气息在歌唱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2]因此,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在歌唱中能达到音律的准确、吐字的清晰、情感的真挚等效果,除与自身的禀赋有关外,更多得益于后天的科学训练,尤其是与日常的气息控制训练有直接的关系。


鉴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发育状况等因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S手势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即教师将手掌置于胸前,当学生看到此动作时发“S”声音,并通过教师手势的静与动、伸出与收回等动作,对发“S”声音进行声断气不断的渐强、渐弱控制气息训练;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观察,检验学生训练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例如低年级学生在难以掌握呼吸技巧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稍浅的吸气方法即可,让他们慢慢地吸慢慢地呼;而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指导其增加吸气的深度,并使学生具有保持和有节制地呼吸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腹式呼吸法训练,让气息由于腹肌的收缩而呼出。
        三、节奏训练
        歌曲的节奏是歌曲呈现出美感的基础,它是由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关系和节拍关系组织起来的,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调、歌词、情感等共同体现出歌曲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时代特点。小学生在练习节奏时,既要注意音质的练习,又要注意发声的练习。歌唱的声音是由人发出的,是带有语言的声音,字音美也是歌唱艺术中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练习中,小学生的天籁之声圆润流畅、清澈悠扬,但是要注意音调的准确及情感的表达。语言一直是演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歌词的长短交错、声韵和谐,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和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都使歌唱表演更具有音乐性,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也对歌唱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他强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周围世界的自然变化,在听的基础上跟着音乐哼唱,从而培养学生的聆听感受,并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验音乐的各种元素,使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同时要控制呼吸,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达成共鸣变化。此外,通过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的结合也可以提高学生歌唱的技巧以及增强学生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如福建民歌《采茶扑蝶》的演唱,可以结合着器乐曲《采茶扑蝶》,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及变奏曲式特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唱作品。
        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不仅是基础内容,更是重点内容。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歌唱技能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唱好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妙声音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并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我认为,只有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感受音乐歌唱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白俊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研究[J].才智,2020(03):162.
[2]何抒珉.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情感的科学训练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169-170.
[3]张俊蓉.小学高年级音乐歌唱教学的发声训练[J].华夏教师,2019(2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