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金聪
[导读] 家庭教育中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关键。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金聪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中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关键。针对当前低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所反映问题,广大家长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观,在心理上真正支持孩子的阅读,同时,还要从兴趣入手,坚持正确的原则,并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低段小学生;家庭教育;阅读兴趣;培养原则;培养方法
        一、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上存在的问题及该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为真实地了解该现状,笔者特在小学低年级随机抽取了两个班级八十多名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家长如实填写.据调查反馈,总结如下: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阅读兴趣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的意识落后,观念淡薄:这种情况在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家长们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认为只要把老师教的书本学好就行了,读课外书简直是荒废学业,根本没有必要去阅读。
        2.家长在课外阅读指导上力不从心: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有些无从下手,而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一天的工作之余除了要给孩子指导家庭作业,还要监督孩子的课外阅读,精力上实在有限。
        3.家长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盲目性:许多家长在购买孩子课外读物时,完全不考虑“孩子喜欢看什么?”、“应该看什么?”而一味遵从 “我认为孩子可以看什么”这样的标准来选择,结果往往是孩子不愿意读,家长也懒得再买。
        (二)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没有阅读的时间: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整天围在课本或参考书旁,在学校,几乎都是上课时间,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要让他们主动阅读是不容易的。
        2.阅读兴趣单一: 闲暇阅读是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对象,占用了阅读时间的大部分。百分之九十六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
        3.课外阅读时间比重少: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在电视、网络等各种活动的包围下变得多姿多彩,孩子们有更多的活动可供选择。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原则与方法
       (一)培养原则
        1.满足孩子的阅读心理,让孩子自己选择阅读的书籍。
        儿童往往对阅读有自己的要求,他们的需要一般受环境的影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阅读的书籍能充分的尊重孩子的阅读倾向,从而更有利于阅读兴趣的深入培养。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应当置于家长对供选择书籍已作出肯定判断的前提之下,即孩子从家长认可的书籍中自由选择阅读对象
       2.不给孩子施加任何学习的压力。
        小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兴趣阅读应该是学生自己内心情感上的一种积极意识,而非外部施加的任务。当前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是整个社会有目共睹的,愉快的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在无形中让孩子得到知识的熏陶,更能让他们摆脱学习的压力,在自由的状态下完成情感的愉悦与放松。此时,如果家长为孩子的阅读设立种种学习目标,规定孩子一定要从阅读中学到具体的某种知识,把阅读变相地作为了家庭作业,这势必会削弱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方法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和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家庭阅读规划中设立一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来讨论这一小空间的设计装修,如使用木地板和搁板,放置柔软的沙发和椅子,营造一个干净、安静、轻松的物理环境,有一个窗口,给孩子一个安静的阅读天堂。第二,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阅读氛围是指家庭阅读环境中的气氛和兴趣。其中,家长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孩子的影响也潜移默化。   
        2.以引导促深入
        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时,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先给孩子阅读一个或几个故事片段,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喜爱阅读活动,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这是引导的关键。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独具特色的朗读。家长在阅读故事时,应避免语言平淡、枯燥,并注意幽默的个性特点,用鲜明的节奏、语调,华丽的语手势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兴趣,逐步融入到阅读的情境中。
        第二,夸张的动作表演。在阅读中,家长可以尝试模仿故事中的各种角色的语气,你也可以添加有趣的动作和表情变化,使语言更有感染力,使阅读成为一种生动的动作表演,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一旦孩子的表现受到父母的表现,父母可以积极鼓励他去参加,不管孩子的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和执行能力,父母应该让孩子发挥主导作用,使他在表演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第三,积极地肯定和鼓励。马斯洛认为,对成功的渴望是对孩子的心理需要,一般积极肯定和鼓励,能使孩子在阅读体验中获得成功,从而使他们的热情高涨,进一步阅读。
        3.书籍的选择
        第一,指导孩子选择读物。阅读是一种反映个性的活动,阅读的选择是个性的体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有趣的阅读材料,他们才能对阅读材料有透彻的理解,并能受到阅读的影响。
        第二,选择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1-2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只有一学年只差,家长选择读物时,也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书籍。
        第三,抓住孩子兴趣点,及时选择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应该与学校课堂教学相结合。小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常常因课文的内容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通过看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课外相关知识。
        4.给孩子读书的自由,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合作者,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阅读的主人,父母是阅读的向导。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体验和想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孩子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中国的儿童阅读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儿童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希望此文能为广大家长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提供良策,并为祖国儿童阅读事业的发展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关心.阅读 求知 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嘉平,赵玉琦,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新路[M].2.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2-81
[3] 蒋林.给孩子一个人快乐的学习环境[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4] 何侠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191-214
[5]吴健.驰骋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教研)  2010,(1):39-4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