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丁伯强
[导读] 著名的美国数学家哈尔默斯曾经说过,在数学学科中,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围绕着数学问题为核心开展的。

铜陵市枞阳县官埠桥镇宋马小学   丁伯强

摘要:著名的美国数学家哈尔默斯曾经说过,在数学学科中,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围绕着数学问题为核心开展的。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突出学生的特点。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思路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更好的让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高,推动教学的开展变得更加高质和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前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改革也在教育领域当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动。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站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不断加强教育方法和模式的改变。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则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现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开展教学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关注和重视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的问题情景法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场景、情境对问题进行提出,鼓励学生在情境的带动下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经验得到不断的提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展现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够让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让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当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数学的奥秘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在应用、交流、思考、操作、观察的过程当中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找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减少了学生对课程的枯燥感和乏味感,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求是根深蒂固的,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1].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精神世界中这一需求也特别强烈。而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就能够让学生这一需求得到满足.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状态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被情景吸引,让学生在情景中抓住信息、活跃思维、提高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乐趣和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
        (一)巧妙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小学生更是非常强烈的。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通过巧妙设置悬念的方式对问题情景进行设置[2]。这样可以让问题情景在设置的过程当中更加凸显新颖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分数转换小数”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说:“在分数转换有限小数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只要对这个秘密进行掌握就能够马上说出答案。你们可以现场试一试,谁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任意说出分数,教师都会在几秒钟之内说出能否转换为有限小数,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发现教师说的结果都正确。在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我想将这个秘密告诉给你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后续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迫切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密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的知识是源自生活,用于生活,为生活特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找寻到原型[3]。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在生活场景中找情境,根据生活中的情境创设问题,师生共同研究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到周边的商店和超市对商品价格进行了解和记录,并及时的通过微信或其他的形式反馈给老师。在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并在在课件中呈现出来。


比如2.90元、7.08元、39.05元。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些商品的标价中,小数部分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呢?”“对于这些数字,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会不会发生改变?0去掉后的数字和原来的数字大小还是一样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亲切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尽情体会。
        (三)引入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于故事的喜爱往往是与生俱来的[4]。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创设趣味故事情境.这样的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讲解数字“0”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小猫钓鱼”的趣味故事.星期六小猫和猫妈妈、猫爸爸三人一起来到小河边钓鱼。猫爸爸和猫妈妈都认真的钓着鱼儿。小猫一会儿摘摘花,一会儿抓抓蝴蝶,一上午过去了,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如果猫爸爸钓了6条,条数设置为6,猫妈妈钓了4条,条数设置为4。那么小猫钓了几条?条数设置为几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以更加深入和直观的方式对数字0的实际含义进行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集中专注力,提高积极性,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结合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是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来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内容在呈现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分橘子”游戏导入新课,在课件上出示游戏规则,分组游戏,让人人都参与游戏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假如现在每个人都得到两个橘子,那可以怎样用手势进行表现呢?”这时,学生都会伸出两根手指。教师继续提出:“那如果我给每个同学半个橘子,应该怎样表示呢?”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用手遮挡住一根手指的一半,或者将手指弯曲下来。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那么我们怎么样用数字的形式对一半进行表示呢?”鼓励学生陷入思考,在后续知识的探究当中主动积极,让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增强。
        (五)善用现代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让问题情境呈现,使问题更加直观和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学生喜爱的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情境,播放动画课件。课件中,美羊羊不小心把慢羊羊的拐杖弄折了。在这时,美羊羊想重做一根新的来送给慢羊羊,于是去找喜羊羊来帮忙。喜洋洋首先拿出米尺对拐杖进行测量。但是在测量1米之后,剩余下的长度是不足1米的。在动画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引导:“在不足1米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进行表示呢?”让学生积极探讨、联想和猜测,实现对分数相关问题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展现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变得更好,让问题情景的创设价值得到不断的展现。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和思考,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巧妙设置悬念、密切联系生活、引入趣味故事、结合趣味游戏、善用现代技术等诸多的方法和手段让问题情境的创设得到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林.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20,(85):93-94.
[2]刘力榕. 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江西教育,2020,(27):63.
[3]张秉锋. 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析[J]. 新课程,2020,(43):199.
[4]董雪梅. 开启小学生科学探索的智慧[J]. 新课程,2020,(4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