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唐姣
[导读] 《幼儿园教育课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充分尊重儿童的经验和经验,将其作为学习的基础,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并通过发挥积极的环境空间来引导他们。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新店镇幼儿园     唐姣   561502

摘要:《幼儿园教育课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充分尊重儿童的经验和经验,将其作为学习的基础,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并通过发挥积极的环境空间来引导他们。"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手册还指出,儿童喜欢与自然互动,他们对环境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并处理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就是说,孩子们接触到的新事物必须活下来,以支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直接和情感上的积极体验。经验表明,在不起眼的蚕身上也能发现很多方法,小丝立方体也是“活宝”。为此,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儿童科学教师指导战略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引言:在新时代,教师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思考和学习,同时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师观察行为含义及特征表现
        (一)幼儿教师观察行为价值的外在性
        教师行为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身心健康状况等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与教育系统其他教师行为一样,教师观察行为价值同样具有外在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行为的价值都需要通过幼儿的发展体现出来。随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程度提高,教师观察能力成为专业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师持续的观察行为在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同时,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分析幼儿。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观察幼儿的最终目的,另外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时介入幼儿发展、提升幼儿,是教师观察行为是否有效的结果性考察指标。所以无论从观察的最终目的还是从观察行为的结果性考查指标来讲,教师的观察行为都具有外在性。
        (二)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主观介入性
        观察行为是为了表现老师的心理动态。教师客观观察是获得儿童发展正确信息的必要手段,但观察作为一项需要主观干预的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主观性。观察中考虑的选择和主观意见反映了许多心理因素,例如b .如果使用相同的情景和时间,则结果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观察者所选择的选项。因此,观察的主观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而基于主观和选择性观察的客观观察又如何呢?专业观察跟踪和跟踪客观有效的观察。安bom和理查德?温伯格认为,我们在观察时必须考虑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目的是什么?"以提高观察的客观性。方法是,教师在进入现场前要实现观察的目标,尽可能客观地记录孩子的行为,而不增加个人感情,并在观察分析阶段对观察孩子的行为进行长期评估。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任务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关系。无论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在科学区域的自主操作,疑惑是关于科学领域的户外探究活动,只要该活动能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培养幼儿的相关技能,我们就认为其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塑造幼儿的品格。幼儿时期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幼儿在这一时期身体和心理这两方面的发展都要跟上,并且要达到和谐发展的地步,这样才可以获得全面发展,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三、开展科学活动的相关策略
        (一)“投石问路”。“投石问路”的关键在于发现幼儿对当前活动手足无措时,教师要抛出问题,根据幼儿的回答推测其在活动中的困惑点,并给予有效指导,促使幼儿打开思路、调整方法。如在玻璃球浮起来的实验中,教师准备了玻璃球、盘子、杯子、纸盒、橡皮泥、棉絮、碗等,以便幼儿采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开展实验。幼儿选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材质进行实验,由于操作不当,同样的材质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幼儿觉得很疑惑,这时,给了幼儿足够的尝试时间。并且对于发现了好方法的幼儿,给予他们肯定;对于尝试失败的幼儿,则鼓励他们换一种方法尝试第二次操作;而对于不知所措的幼儿,教师则进行专门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困惑点,再次尝试操作。此外,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当幼儿对这些问题毫无思绪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新的探索方法和途径,让其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探索精神。
        (二)引入儿歌故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谜语或儿歌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例如,在组织中班幼儿开展“会变的影子”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和收集一些与影子相关的谜语或故事,然后在导入环节讲给幼儿听,让幼儿进行思考和探讨,并说出自己的答案。在幼儿猜出谜语的答案是影子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玩影子游戏,并把这个游戏贯穿在整个活动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活动给幼儿提供了玩中学、做中学的机会,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良好的空间,以及提供的科学丰富的材料,充分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兴趣,同时还帮助了幼儿在快乐的操作体验中获得新经验、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吴爱静.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家长,2019(09):172.
[2]周琴凤.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长江丛刊,2018(01):297.
[3]越祖霞.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175-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