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法的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雀晓明
[导读] 新课改视角下要求教师对课堂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要尝试采用新鲜模式,为学生塑造环节。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州藏文中学 雀晓明 674499

摘要:新课改视角下要求教师对课堂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要尝试采用新鲜模式,为学生塑造环节。化学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将抽象化化学知识以新颖方式、形象化的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和深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强化学习素描,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心设计,也会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体现新课改视角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想理念,会为学生创建优质环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改进策略;尝试;分析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视角下,教师构建开放化、活跃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模式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也会搭建完整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取得进步。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让学生在课堂内优化手段,提升学生的感知,以模式的增强,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在课堂内的发展。化学课堂综合化、全面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会降低化学知识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一、新课改视角下对高中化学课堂提出的要求分析
        (一)教学方法要求多元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以课堂中不同教学模式的更新,强化学生的感知,会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感悟。教学过程要显现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课堂教学多元化体系的构建,便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1]。
        (二)教学形式要求多样化。
        多样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尝试应用新鲜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更新学生在课堂中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完成化学知识的探索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经过,能够推动教师体验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的增强,也会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原有魅力,显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实际需求,通过多元化课堂模式的搭建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成果。
        二、新课改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重视实验教学,搭建互动课堂
        实验课堂会提升学生的实践与探索欲望,构建互动课堂教学氛围。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推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与先进模式的更新,也体现了优秀教学氛围的构建,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全面发展[2]。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教学中,教师仅在课堂内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程度会逐渐下降。


因此,为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实效性,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让实验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融合,通过实验模式简单创新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验证教师介绍和讲解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教师在课堂内的知识讲解,能够塑造优秀的化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成长,也会推动方法变革实现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尝试新鲜有趣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可以体现在先进方法、先进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思想理念下完成化学知识学习,以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互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知识讲解奠定基础。
        例如:在有关“硫和氮的氧化物”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和预习,在预习和学习中学生会掌握简单的知识。在课堂内指引学生扮演“小教师”,将预习或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分享给班级的同学和教师,化学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分享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能让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强化知识理解,促进学生成长,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内容。
        (三)完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完善是增强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在高中化学课堂内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式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完成化学知识的探索学习,能够推动学生化学学习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增强学习质量。在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引中促使学生提升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使课堂教学成效得到增加[3]。
        例如:在有关“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内首先完成理论知识基础讲解,让学生奠定学习平台基础。随后,在课堂内通过信息技术方法适当延伸和拓展教师讲解的知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渠道,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信息技术中图片和视频的介绍,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课堂中的知识学习,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化学教学过程更具轻松性、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成效得到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融合,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让学生强化知识理解能力和探索欲望,能够推动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在课堂中教师以实验方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知识验证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增强。在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教师仍需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搭建教学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展示生动有趣的化学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闫艳.“互联网+”视角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阐述[J].学周刊,2020(30):47-48.
[2]邵春花.关于新课改形式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8):145-146.
[3]蔡杨阳.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