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张卫 颜悦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张卫 颜悦
[导读]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具备终身性、个性化及广泛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提升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学习观念等,从而不但能够保障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也利于促进高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进步。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第一中学   张卫   655200
云南省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颜悦   655032

摘要: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具备终身性、个性化及广泛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提升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学习观念等,从而不但能够保障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也利于促进高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核心素养教育思想的提出,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教师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在实际展开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发现,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往往与预期存在偏差。所以,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细致分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并根据生物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特色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中逐步满足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生物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拥有的,可以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品格和能力。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像创造力、动手能力、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领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生物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自然的了解,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拥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书本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例如,教师在教授“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章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生物知识,还能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学生在学习这课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地球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土地荒漠化、人口老龄化等等,他们会从书本的知识中真正了解国家的问题,这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启示,他们会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的策略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将原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他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光合作用”这一课时,在课本中对于光合作用只有一张图片和一些公式,学生很容易记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PPT,一步一步演示光合作用,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需要哪些物质、在什么地方反应,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行明确区分,也要让他们明白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



          (二)将理论与实际相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将生物学科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关联,教师应该注意抓住这个关键点,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比如,教师在对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中人“类遗传病”一题的教学过程中,从“感冒、白化病”是否为遗传病的层面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分析“什么是人类遗传病,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有哪些类型”,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防止遗传病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感冒和白化病入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学习了解到了遗传病方面的相关概念,使难以理解的生物学知道变得易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出发,这样会使学生的理解性更强,对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贴切.在对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起着巨大的效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课综合素养。
        (三)注重问题提出,强化理性思维
        例如,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教师先分析本节课中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指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基因重组的意义等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识,随后,围绕这些知识,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空气和水中的水毛茛叶片形状有较大差异呢?”“这样的差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吗?”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得学生在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中,真正地认识到基因突变和重组的相关内容。
        (四)重视学生生物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堂实验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深刻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显微镜的基本操作,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显微镜中的“细胞结构”来了解课文中所讲解的“细胞”“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在这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知识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结束语: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要通过经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内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提升其生物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桂梅,周庆萍,黄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6):114-116.
[2]匡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J].教育观察,2019,8(41):141-142.
[3]陶晓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9(26):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