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设对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廖秀军
[导读] 当前,随着义务教育课程发展日趋完善,人们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

四川省彭州市通济中学  廖秀军   611944

摘要:当前,随着义务教育课程发展日趋完善,人们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学生要不仅要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对对应课程的思维能力。其中,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这门课程也不例外。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教育机构一直将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摆在重要地位。思维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涌入人们的视线。思维能力中重要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遵从国家义务教育政策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字化公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其学科内容完善的同时而且还探索出许多初中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和路径。本文首先对计算机思维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概括,然后对有效预设和计算思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最后描述了有效预设对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有效预设,计算机思维能力,实践研究,初中信息技术学科
        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大到国家安全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信息的存在,而信息的创造需要计算思维能力的充足具备。因此应该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重要课程,充分利用课前有效预设,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完善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一、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这一概念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才广泛存在的。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并且对计算思维进行了定义。他提出计算思维就是针对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索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计算思维被提出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书本的编订也随着进行了多次的变革,最终将课后有效预设对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索研究。学生计算思维要从小进行培养,从而逐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思维能力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在给学生传授计算思维知识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应用方面,计算思维将运用计算机知识或技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所采用的技巧与对策。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将算法思维、评估、分解、抽象与概括五方面融入课前有效预设,从而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
        作为计算思维中心的算法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进行多次尝试最终得到最为合适、正确的解题步骤。学生在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能力。评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评估自己寻找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二是在对问题进行攻克的过程中,要对解决问题所用的办法是否正确进行与有效评估。分解,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大问题逐步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并遵循彼此独立、毫无遗漏的原则。抽象是在解决问题时将主要问题突出,隐藏或忽略不主要的问题,从而达到突出主要问题的目的,从而更快、更容易的解决问题。概括是对解决过的问题进行总结、概括,从而提炼出解决一类问题或者新问题的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二、有效预设与计算思维的关系
        针对初中计算机技术课程,通过对课前有效预设与计算思维能力关系的探索,从而加强有效预设对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探索深度。
        1、有效预设对计算思维的改进作用
        针对刚接触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时,应该循序渐进。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的初步培养时,不能要求学生一蹴而就。一般情况下有效预设即需要用较简单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方向,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2、有效预设对计算思维的鞭策作用
        在学生对计算思维能力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已经走过了一半路程。在次阶段,解决问题所用计算思维能力的预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有效预设对计算思维的提升作用
        学生形成用计算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后,培养的计算思维能力接近尾声。在最后阶段,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有效预设应该使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最大化,让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更快逐步提升。
        三、有效预设对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实施措施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思维的五个方面融入课前有效预设课堂,逐渐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学生的具有差异性与个性的特点,老师应直面该问题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因此在初中给学生传授计算思维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应将任务按难易程度不同分开。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逐步从易到难完成任务,从而逐步培养计算机思维能力。将教学目标的范围放宽,不必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死板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评估能力。另外,将教学速度放慢,让学生养成分解问题的好习惯。改变原本的课堂一对一问答模式,开展大家随时举手发言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模式。最后,教师举例的都具有思考的价值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模式。
        四、总结
        文章围绕将算法思维、评估、分解、抽象与概括五方面融入课前有效预设,探索研究了初中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姚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6):80.
[2]沈贤.有效预设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2):70-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