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张海燕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过去数学教育只看中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背诵和使用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训练,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陷入很多问题。

湖北宜昌市青岛路小学  张海燕 443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过去数学教育只看中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背诵和使用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训练,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陷入很多问题。阅读能力可以提高题目的审视能力,从而更准确的发现问题。表达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叙述、描绘能力,写出更标准的答案。考虑种种,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培养,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前言:小学数学课堂时间非常短,学生只有40分钟时间学习,并不能保障学生的阅读量。众所周知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直接挂钩,如果学生平时没有在学习中积累足够多的阅读素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将会陷入很多问题。数学是理科,过去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培养,所以才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在做题的时候更快、更准,同时也能够自行获取知识。并靠着自己的表达能力叙述问题、叙述理解。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调动兴趣增强阅读效果
        没有兴趣学生将无法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够主动阅读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理解。兴趣反映的是心理活动倾向[1]。学生产生兴趣以后,内心产生欲望与渴望,随后就会主动学习。如果学生能够表现出阅读兴趣,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阅读,获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从原本强迫性的阅读变的主动阅读[2]。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特点以及教材情况,立足教材,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用合适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阅读。当然问题情境必须难度合理,且足够有趣,具备启发性与针对性。这样学生就能够时刻保持阅读兴趣,此时学生能够产生认知心理、求知欲望,表现出浓厚好奇心、阅读兴趣与求知主动性。比如学习《方向与位置》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图。此时让学生观看地图方位,并让学生自我讨论方向的判定方法、位置的判定方法的具体用法。此时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学习兴趣,烂熟于心数学定义,明白了数学的学习对解决生活问题有很大帮助。此时学生深入学习,锻炼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
        (二)合理选择阅读时机
        数学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情况确定阅读条件。对于比较难以理解且十分抽象的内容应当由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理解轻松的问题则可以安排学生自行研究和讨论,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在阅读中组织学生实践。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轴对称图形,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素材。此时学生就能够在身边寻找各种各样的对称素材,比如窗户就是轴对称图形,班级的玻璃是轴对称图形,桌子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先阅读知识点概念,形成自己的理解,随后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该过程将理论知识变成了实践能力。为了达成顺利辨识目标,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概念,在实践中增加对概念的印象和理解。



        (三)传递技巧培养技能
        如同语文阅读一样,数学阅读同样需要技巧。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特点,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才能够完成阅读。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需要将技巧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将技巧变成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学习《乘法》知识的时候,九九乘法口诀是很重要的学习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环节在纸上画画并写出数字。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左右脑同时开工[3]。将原本的抽象思维变形形象思维,形成深刻印象。此时学生就能够顺利掌握乘法口诀.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应用题,用阅读过程练习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字阅读水平。
        二、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深入交流开发表达能力
        数学知识与数学逻辑需要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用语言表达才能够帮助人们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重视语言训练,所以说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十分关键。在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词汇,尤其是专业名词以后就能够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思。将各种日常用语变成数学语言表述自我观点。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中头脑风暴,碰撞思维。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予以学生足够多的时间用于问题讨论,在自由、轻松地氛围中组织学生竞争,刺激学生学习知识。最后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告诉教师,此时教师就可以用学生反馈的结果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二)充分结合表达、操作与思维
        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完美统一。在操作中学生大脑和手相互配合。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条理清晰、逻辑清晰的叙述操作过程,该过程考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增强学生思维灵活性,渐渐地学生就能够顺利的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比如学习《除法》的时候,教师设置一些问题,要确保这些问题具有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因为不同学生学习时候的方法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不同,所以学生能够说出各种各样的结果,但答案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叙述完以后对比,说明为什么各自方法不同但答案相同。
        结语:小学阶段数学是很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阅读、数学表达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形成了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准确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习自信心。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形成能力,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顺利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最终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华.开展多样化读报活动  让学生更喜欢数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57-58.
[2]冉启平.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53.
[3]俞秉钧.小学生数学教材阅读的指导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8(01):55+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