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 刘勇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刘勇
[导读]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老师可以将创意法教育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四川省內江市桐梓坝小学  刘勇  641100

摘要: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老师可以将创意法教育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这样,学生能够以应该轻松愉悦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在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的知识水平。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创意法教育
        前言:小学三年级数学是对一些加减法以及基本图形等的学习,在这一阶段,通过学生认真地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这对于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很重要的。同时,能够为初中甚至高中的升学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将创意法教育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能够促进其全方面的发展。所谓创意法教育,就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但不因为学生某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而将学生区分开,而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在创意法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团结合作,开展特色课堂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团结合作,优势互补,从而共同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得到能力的提高;并学习其他同学的优势,从中获取这些同学学习的方法,将好的方面运用于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可以以学生做报告的方式展开。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四边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当老师讲授完四边形这一课时,为了巩固学生对四边形这一知识的认识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做报告的方式进行特色课堂的开展。在学生合作讲解四边形这一内容的知识点时,擅长动手的学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四边形应用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形,如篱笆问题中四边形一边被挡和两边被挡等情形,数学理论基础强的同学对画出的各种四边形情形用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在最后对四边形知识点的重点等进行归纳。学生们优势互补,最终完成课堂的报告。在做报告的过程,学生们为了发挥优势,会在做报告之前进行对知识点的多次学习,从而充分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另外,学生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牢固掌握。最后,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报告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优点的继续保持和发扬,在不足中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不断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1]
        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去带动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的放松身心,更加轻松愉悦地去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散思维,巩固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从而有利于学生变得更加优秀。[2]
        例如:当老师教授学生万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举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例子,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的学习也更加认真。例如:为了教会学生万以内的加减法,老师就以买东西为例子。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妈妈拿6000元给你去买一套家具,家具的价格是5342元,问你还剩多少钱。


”思考这一问题,学生往往会情景带入,从而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更加认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这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在快乐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培养数学的思维。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做题时的大局观,发现解决问题最容易的方法,从而提高做题的效率。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有极大帮助的,能够让学生不被知识框架所束缚,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生在解决篱笆一边靠墙的问题时,为了最后得到篱笆的总长度,有的学生用三条边相加之和得到结果;有的学生通过公式计算出四边形的周长,再用周长减去篱笆所围墙的长度,最终得到结果。两种方法,得到同一样的结果,这是学生思维的拓展。还有的同学提出用一根绳子紧贴篱笆围绕,最终测量得出篱笆的长度就是这一问题需要求解的结果。可能有的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这一想法在解决书本上这一问题是不合理的,因为不可能在书本上进行测量。但提出这一方法的学生的思维是优秀的,老师通过对学生这一思维的鼓励,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去打开自己的思维,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去探索知识,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四、坚持以人为本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较差的学生”转变为“好学生”,让“好学生”转变为更好的学生,因为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差异,但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得到公平的待遇,从而让学生有信心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让“差学生”转变为“好学生”,“好学生”转变为“更好的学生”。[3]
        例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安排座位,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被安排到较前的座位,这有利于他们去更好地学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安排到较后面,这不利于他们去看黑板。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这样的硬式思维:老师已经放弃我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会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对学生的座位实行每周轮流,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应该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内心的平衡,从而有助于学生去认真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地巩固数学知识,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结束语
        实施创意法教育,需要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合作来开展特色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等这些方面来实现。做到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提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打开思维,创新思维,从而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施创意法教育,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数学水平的提高,获得思维和逻辑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胡世富.创意法教育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9(22):138.
[2]付国艳.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中华辞赋,2019(07):201.
[3]吴兆民.浅谈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