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谢微娇
[导读] 道德与法治》取之于“生”,用之于“生”,这里的“生”指的是生活,其内容源自学生的生活。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镇第二小学   谢微娇

【摘要】《道德与法治》取之于“生”,用之于“生”,这里的“生”指的是生活,其内容源自学生的生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课堂中也能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文旨在立足儿童真实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情境”、“展现情境”、“活用情境”、“拓展情境”及其典型案例,将儿童生活有效融入、渗透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率,提升学习质量。
关键词:儿童生活;情境;兴趣
        情境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教学条件创设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情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导入能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利用合理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投入其中,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效率。
        二、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听课。 利用情境教学,将要讲述的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具体生活实例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熟悉、简单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的热情,还可以让教师的授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享受游戏,提高兴趣
        游戏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一种形式,它寓教于乐,可以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学《上学路上》这节课时,可以播放《上学歌》,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师生演上学路上。教师扮演交警用交通信号指挥交通,学生站在路口表演过马路。游戏结束后,师生对参与游戏的同学作出评价,对于不过斑马线,不顾红绿灯等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安全过马路。
        (二)讲述故事,启迪兴趣
        故事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形式,对中低段孩子来说更是情有独钟。故事的类型包括音频故事、绘本故事、儿歌等,当然,这些故事都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
        绘本是深受儿童喜欢的图文结合的叙事文本,精美的图片、简洁而富有童趣的语言,对识字量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大幅度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同时可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解绘本故事,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学习活动中,还可以从绘本故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很多直观、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巧用故事绘本,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
        教师也可以模仿绘本的情景来创设情境,在教学《我能行》一课时,我依据书中的绘本故事,找学生录制了一段视频“乐乐的烦恼”。故事里的乐乐是一个胆子很小,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即使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也如蚊子一般小。这样一个胆小、不自信的她希望同学们可以替她想想办法,帮助她树立自信。视频播放完,我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乐乐?”孩子们各抒己见,学习兴趣极高。归纳完孩子们的方法之后,我又播放了得到同学们帮助后的乐乐,此刻的乐乐自信地举手发言,洪亮的回答问题,她的改变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最后,自信的乐乐对同学们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样的绘本改编,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看到绘本呈现的故事,更好地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故事教学融入的趣味性、生动性和通俗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再加上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故事创设情境,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展现情境,融入生活
        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大特点,课程设置的内容大多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小学生年龄小,接触的事物比较少,对事物的认知很浅,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听课效果就不容乐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的还原能将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形象,更贴近儿童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营造出轻松、愉悦、积极、热情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应该站在小学生的生活层面,根据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情境辅助教学,并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设身处地思考、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良好的道法意识,为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四、拓展情境,借助科技
        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部分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置了网络,为教学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可以利用的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化。通过多媒体技术,抽象的文字、深奥的道理、简单的画面,都可以变得更加形象化、生动、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插入一些谜语、图片、动画、儿歌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另外,教师在讲解故事时,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配音解说等方式创设情境。
        总之,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具体学情而定,创设怎样的情境要视教学内容而定。情境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仔细研读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及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生活,积极探索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创设情境的方法和路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06).
[3]张晓辉;《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体验式课堂的建构与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04).  
[4]李芬:《运用情境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J].名师在线,2019(14).
[5]章佳佳:《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J].文学教育,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