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张廷强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张廷强
[导读] 创新和创新思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人类在开展所有活动时都会受思维的指导支配,创新行为来源于创新思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东第一中学     张廷强 025450

摘要:创新和创新思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人类在开展所有活动时都会受思维的指导支配,创新行为来源于创新思维。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首要教育目标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对学生日后成长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国家在发展上一个不竭的动力。随着目前在教育上不断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是各阶段教育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这一阶段中,学生正处于智力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要重视起对课堂教学上的设计,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不仅是基础性的人文学科,还是一门思维学科。有学者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都以工具性为基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代表其自身是能够实现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在一些特定场合中还是一种劳动工具,同时还是能够实现目的的工具,如通过书面语言进行交际。之所以会说语文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是因为语言和思维的紧密关系。人体大脑面对客观事物时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概括,都会通过思维得到体现,可以说是一个通过语言实现的、对事物本质特征进行揭示、理性认知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因此,将语言看作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表现,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二者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2].创新思维则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应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出具备价值的新观点、新问题、新知识、新方式等。创新思维将多项思维能力进行综合,如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聚合思维、想象思维等。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研究,充分说明语文学科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使得其思维范围不会受到传统印刷的局限,如果从思考方向的角度出发,更是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凭空想象”。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性思维是其核心环节,其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从而让思考的结果更加具备创新性。在语文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课文有很多,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发散点,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使得其能够养成扩散性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锻炼其自身的创新思维,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同时引导其从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进而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语文教材知识,活化课本内容应用
        针对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面对高中生的思维培养需要从课文阅读的角度出发,从核心内容知识来拓展教学,对语文材料进行综合使用。在高中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来进行文字的转化,将抽象的教材文字整合成图像,在诗情画意的教学中能够凸显出语文的学科价值,学生更加能感受到语文之美。这一发现过程也是语文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挖掘教材课本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在创新的视角下来进行语文表达与语文学习,改变传统高中教学中体现出的思维定式。于此,能够有效使高中语文教学更为灵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面对整体的教学环节来让学生能从逻辑上进行思考,以理解为核心来展开创新思维教学活动。
        (三)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
        首先,想要让高中语文教师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特别是那些教龄比较长的教师,要用审视的态度对自己长期固守的教学方式进行直视与批判,将以教师为主导或者是教师为课堂主体等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彻底的摒弃。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批判式的吸收,将那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过时的教育理念进行摒弃,多吸收一些国内外比较高效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教学观念进行全面的更新。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自身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有效的转变;其次,还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而又和谐的关系,进而就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布置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创新探究提供动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中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创新,教师可以采取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课堂任务的探究,在课堂问题的驱动下,逐渐实现文章的深入学习和探究,最终实现创新型的思维发展。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的不同,进行多个层次的任务准备,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享受探索的快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也要具备创新意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能够明确问题的研究方向,最终实现任务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基于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心理特征、认知规律,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巧妙地把创新思维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梅.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6):37-39.
[2]张丽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