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王豪
[导读] 众所周知,德育不仅为教育根本,同时还是所有教学灵魂所在。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四中学   王豪  441800

摘要:众所周知,德育不仅为教育根本,同时还是所有教学灵魂所在。各科教师都应当积极把道德教育和课堂教学进行结合,积极在学科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这样才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初中课程之中,历史属于重要内容,而在历史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有助于提高初中生道德品质,同时有助于初中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当中开展道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前言:在初中阶段,历史属于基础学科,历史资料之中含有很多德育内容,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除了能够丰富初中生历史知识之外,同时还能启迪初中生心灵,有效培养初中生爱国情感,促使其逐渐养成正确历史观念。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具有的重要意义。所以,探究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当中开展道德教育的策略意义重大。
        一、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当中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初中生道德品质
        初中乃是学生养成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时期开展道德教育可以起到较好效果。由于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讲的道理以及做人原则能够对初中生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初中生在模仿偶像,为此,平时教学期间,历史教师需重视自身言行举止,让初中生将自身当作榜样,促使初中生在教师示范之下逐渐改变自身行为习惯,同时将此种优秀品质内化成行动力量,这样有助于提高初中生道德品质。
        (二)有助于初中生全面发展
        在历史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有助于初中生全面发展。借助道德教育,可以让初中生对一些优秀品质进行学习,有效提高其综合能力。而且,通过历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思维,促使其对历史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有效发展其思维。
        二、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当中开展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对历史教材加以利用,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而教材是历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历史教材是由很多专家与学者精心编排的,其中除了含有很多历史文化知识之外,还含有很多德育素材。相比于道法教材,历史教材把具体史实当作依据,能够对德育内容进行生动化以及形象化,让内容变得非常鲜活.所以,教师对历史教材当中的德育素材加以挖掘期间,不要单独提炼相应的德育内容,应当借助史实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这样极易打动初中生,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例如,开展《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期间,其中除了含有大量历史文化方面知识之外,同时还含有很多人文思想。所以,教学期间,历史教师需对其中包含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有效提高初中生道德水平。


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象征我国当时的思想文化已经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在此时期当中,很多思想依然对当今时代产生着深远影响。为此,历史教师把让初中生把“百家争鸣”当作主题,选择自身喜欢的学派,同时通过“圆桌会议”这种形式,代表自身所选学派,对这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和喜欢的具体理由进行阐述。借助此种方式,可以加深初中生对不同学派思想的认识以及理解,有效提高初中生思想层次[1-2]。
        (二)对历史纪念日进行利用,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
        在历史当中含有大量的经验教训,这是人类具有的宝贵财富。众所周知,我国拥有几千年历史,而在历史长河当中发生过许多的重大事件。在这之中,不仅存在一些历史光辉,同时也含有不少惨淡教训,这是历史长卷当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学期间,历史教师除了对历史事件具体发展过程进行讲述之外,同时还需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促使道德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事实上,现阶段国内不少传统节日全都是因某个历史事件形成的。教学期间,历史教师可对传统节日加以灵活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初中生视野,而且还能提高其思想觉悟。比如,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设立的。所以,每年端午,历史教师可组织初中生展开相应纪念活动,如让初中生对和屈原以及端午节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之后在课堂之上进行分享。历史教师也可组织初中生围绕着端午节这个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谈一谈自身对端午节的理解以及感受。通过上述活动,除了能够拓展初中生视野,对其知识面进行丰富之外,同时还能培养初中生爱国精神,进而实现德育目的。
        (三)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
        多数历史教师因自身并未对道德教育加以透彻理解导致其在实际教学当中并未对德育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忽略了道德教育具有的实践性。为此,历史教师可组织初中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并且在活动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进而对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加以有效培养。例如,开展“抗日战争”教学期间,历史教师可在课堂之上对相应知识进行讲述,之后在课下组织初中生进行“采访抗战老兵”这个实践活动。历史教师可为初中生提供本地一些抗战老兵的基本信息,之后让初中生通过小组形式去对抗战老兵进行看望以及访问,通过和这些老兵进行沟通交流,让初中生对抗战期间的艰苦岁月进行了解,同时让初中生把采访内容以及感悟写成相应的报告。借助此种方式,可以促使初中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并且培养其勇敢无畏的精神,促使初中生学会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3]。
        结论:综上可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有助于提高初中生道德品质,同时有助于初中生全面发展。为此,历史教师必须对道德教育加以重视,将德育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教学期间,历史教师需对历史教材加以利用,对历史纪念日进行利用,并且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进而有效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月华.基于历史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德育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50+52.
[2]张俊达.知史明德——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54+56.
[3]高明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的实践研究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