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尤云秀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尤云秀
[导读] 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分析、形象化过程将认知过程转化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第一小学  尤云秀  854300

摘要: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分析、形象化过程将认知过程转化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人类进行认知的基本条件。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围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逻辑性,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从而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这一新兴理念逐渐为业界所接受.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不仅要注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深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体系,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形象生动的图文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并且由于学生主动联想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课文,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所描写的景象去进行想象,让学生在纸面上去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桂林山水,随后借助课文中的描写词汇去解释自己的画作内容。这样学生不仅通过想象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描写内容,还可以通过组织语言的方式去总结桂林山水的实际特点,从而实现引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
        二、通过创新点,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点就是在传统的语文教材中从各个角度寻求其他素材和内容的知识点。以阅读教学为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根据语文阅读中的教材,培养发散思维。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挖掘创新素材,设计相应的扩展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改写等训练,或者通过留白不写、结尾续写等训练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学生虽然在课文中了解了文章描述的场景,以及各位“画家”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但是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学完这一课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教材训练观察能力,观察生活中其他小画家在雪地留下的印记,通过对其他小画家在雪地里的行为进行观察,对文章进行扩写。采用这种有趣的训练方式能够使学生进行想象,点燃其想象思维,以此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进行扩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思维锻炼,挖掘新的素材,也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的片段进行仿写来更加熟悉教材内容。不仅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并且通过这一能力提升了创造想象能力,利用课文中能够启发想象的段落在训练中提升创新思维。



        三、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霸占着课堂,希望通过反复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会处于十分被动状态,自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为此,老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任务设计的着手点和落脚点,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课文时,老师就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教学任务,也就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对不同角色的内心戏进行分析,从语言、神情及动作等方面进行表现,再现课文的真实情境。对于班级中那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续写。这样的角色扮演教学活动中,每位学生都会真实参与其中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四、由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在《黄山奇石》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黄山上那些稀奇古怪形态各异的石头,让学生去主动思考这些石头像什么东西,从而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课文内容的探究过程。随后教师在结合课文描述与图片来对课文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课文独特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习利用课文中的描写方式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奇石,这样学生就会将语文知识加以应用,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从而再提高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内外延伸,提升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在课堂中所展示的语文学习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知识的补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素材的累积,来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学习了与景色相关的课文之后,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寻找与之相关的课外素材,整合资料,然后将自己听到、读到的内容,在课堂中讲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在课外自主阅读。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点与落脚点。对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借助教材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活、阅读课外书籍等途径积累写作素材,充分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全方位地促进其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芳.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才智,2019(21):9.
[2]刘金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9+39.
[3]孙欢.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构建[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72-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