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才
西藏拉萨市达孜区中心小学 西藏拉萨 850100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社会逐渐进入多媒体的时代,多媒体时代提升了教学理念,使老师运用先进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但同时也给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篇文章着重针对在多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找到适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进一步提高我国小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英语口语学习难度较大,觉得语法等教学内容学不会,中式思维影响表述,英式思维尚未形成,口语表达时会出现大量的有错误的“中介语”。此外,在我国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中,英语课都是教师来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传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这样不仅使课堂枯燥无味,而且还是课堂效率非常低下,教师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对于学习缺乏热情觉得课堂很无聊,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学生没有获得感,加上没有老师的催督促,很多高校的学生会偷懒钻空子,从而进一步的导致我国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1多媒体时代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使得人们的生活学习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老师课堂上的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当然这不仅是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个机遇,而且也是其进行改革的挑战之一,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学里面的教师,必须要直视这项挑战,同时也要把握好机遇,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自觉主动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从而来寻求多媒体时代小学英语中口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小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教师设定出相应的口语英文内容体系,还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字化的海量资源中为学生选择最适合学生英语的教学素材,从而来帮助学生设计一个适合个人的学习计划,针对性的来进行学习。而且教师还可以来构建出一个课堂在线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口语方面的学习。现在的多媒体时代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下,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得越来越普及。学生坐在讲台下听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这一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模式,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都是可以围绕学生来进行,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能够写出超越从前的口语学习能力,提高自我效能,增加获得感。
2 多媒体时代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对于在教育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来说,多媒体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对教师的要求很严格,而且对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也都提出了很强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以外,还要学会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学思维方式,要知道在多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职能是什么,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也是在学校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影响者,教师的角色也由于多媒体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总之,在备课时,老师要充分了解教材,查阅大量资料,精心编排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顾全大局,既要注重学生的口语学习情况,又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
由于现阶段英语教学手段的不完善,教师很难脱离单一的教育模式。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课本里的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降低学习难度。在多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个性化教学得到了非常多的技术支持,例如一系列的海量的口语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宽了学习内容,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组合成的动物的各种图片,在点击图片时就有英文词汇播放,这样就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很好地加强他们的英文口语。但是面对海量的口语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要学会将这些海量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挑选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口语教学资源来供学生,进行口语学习有针对性地来对学生进行辅导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而且英语教师一定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地将其都运用到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3 结语
多媒体时代给我国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多元化评价都成为了可能,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所以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刻准备迎接着多媒体时代给英语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聂庆梅.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校园英语,2016.
[2]何宇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2016(10):223-271.
[3]金玉花.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旬刊,2017(30),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