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语言游戏化教学开展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林青云
[导读] 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中,学前教师应该注重幼儿语言教育开展,有效培养幼儿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人际交往。

闽清县云龙乡中心幼儿园   林青云   350800

摘要: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中,学前教师应该注重幼儿语言教育开展,有效培养幼儿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幼儿园阶段,游戏化教学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能够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学前教育语言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策略,具有良好教育作用,能够提高幼儿语言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语言学习过程。本文就学前教育中语言游戏化教学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语言教育受到重视。语言学习是学生智力启发的开门砖,幼儿园阶段,有效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对于促进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水平。
        一 学前教育中语言教育价值
        一是把握住语言教育时机。当孩子成长到3岁后,听觉器官与发音器官已经趋近于成熟,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可以接受系统的语言训练。幼儿园时期,孩子处于3-6岁,这个阶段幼儿除去家人之外,开始有新的人际交往圈子,其身心素质快速发展.正是孩子学习各种能力的重要阶段。孩子在幼儿阶段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去表达、习惯去提问。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孩子的身理特征、心理特征,对幼儿园孩子展开有效的语言教育。二是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的交流工具。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利用语言去进行情感表达、思想交流,以此来进行相互了解。随着孩子长大,孩子将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物,他们需要用语言表达去辅助建立起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习环境中.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有效的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圈子的形成。三是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幼儿语言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幼儿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除此以外,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入学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幼儿学会准确的发音后,将来入学后便可以迅速的将语言与文字联系,快速的去熟记汉字。
        二  学前教育中语言游戏化教学开展策略
        1.合理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玩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天性,教学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展开合理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应该重视活动项目的创新,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欲望。一是在游戏活动中引进各种素材,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提高幼儿参与兴趣,例如,当教师开展植树活动时,教师可以引进目前热门的动画片《熊出没》,让幼儿们对光头强砍树的行为及熊大熊二阻止光头强砍树的行为进行谈论,让幼儿了解绿化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的同时,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在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中,给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促进其主动交流。例如,教师在开展植树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动手去种植树苗,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欲望。



        2.实施因材施教,开展口语交际课堂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其思想观念、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存在差异性。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是影响课堂教学展开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幼儿性格差异性存在,使得部分幼儿在口语课上过分活跃,但部分幼儿在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又过于沉默,口语交际课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应该明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了解,对不同类型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例如,在口语交际课上,对于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教师有意识地点名他们,让他们进行表达,促进他们形成一种不得不开口的意识,以此来逐渐地发展幼儿交流交际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3.有效进行提问,促进幼儿语言表达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要有能力、有智慧面对教学环境产生的不确定性,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策略为基础,敏锐、机智地应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实现语言教学的智慧互动.举例来说,当老师在活动中问孩子他们自己有哪些优点时,孩子们会说:“我没有任何优点。很明显,这并不是预设的结果,老师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你有什么缺点呢?”小孩子讲完以后,老师就可以说:“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并且把它告诉大家,那才是最大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启发,自信心提高,交流欲望上升。
        4.鼓励幼儿开口,促进幼儿敢说
        幼儿时期,孩子身心发展不成熟,认知能力弱、个性较为胆怯。因此,在幼儿时期,不敢表达是孩子的一个普遍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在开展一个《三只小猪》游戏教学时,教师扮演大灰狼,学生扮演小猪。在游戏中教师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完成游戏。当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告诉孩子:“你太棒!”或者“你说的很好。”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便会给予自己肯定,有了说的自信心。可见,对于幼儿来说,敢说是培养其语言能力的基础,幼儿只有敢于开口,才会积极参与语言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总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改革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将游戏教学与语言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加强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幼儿园活动中,语言表达内容要有游戏性,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性交流,使幼儿在无意识中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愿.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7(8):138.
[2]徐佳其.幼儿语言教学与游戏有机整合[J].新课程?上旬,2016(6):394-395.
[3]周琴.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再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45-46.
[4]李艳.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J].早期教育,2016(12):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