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 段新强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段新强
[导读] 学生们的思想天马行空,他们具备了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创造力、思想力,他们对待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具有新意的。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三中学 段新强 679100

摘要:学生们的思想天马行空,他们具备了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创造力、思想力,他们对待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具有新意的。对待历史事件的认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知识深度、性格爱好产生的.学生们对历史知识越熟练,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越完善,才能对历史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引言: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与品质,在学生尚未成熟的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历史教师的不懈努力。
        一、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独立存在,又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唯物史观是指对待史实的态度要客观、全面;时空观念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将内容与社会环境相联系,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去分析问题;史料实证则是要依据史料事实作为推理和论证的依据;历史解释是指对于历史事件的本质与内涵分析;家国情怀注重历史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养成的判断。这五个方面都是综合性对历史学科进行认识,正确看待历史学习,从史料分析、内容理解到自身感悟,是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意义
        (一)唯物史观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去发现科学历史观的发展规律和方法,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这些正确的唯物史观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增强自律意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知识立意是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以传授和讲解为目的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灌输式教育,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增强自律意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颇具成效,但是就长期发展而言,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尤其是文科教学注重内容理解和知识领悟,历史科目是基于真实史料和事件的学习,不能简单地通过知识传递去分析知识。
        三、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主张课堂教育以学生为主,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在《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中,老师们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去了解南方经济的进步并借助多种方式搜集详细的资料,让学生们对南方经济发展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从收集到的资料中解答老师们遗留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让每个小组的结论都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找出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完善总结,同时为学生们展示中国的地图,找到南北方的分界线,为学生普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探究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强化学生认知能力
        许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永远提不起劲,认为只是日复一日地记笔记和背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通过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来推导其背后的意义,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历史学科重在理解,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强调历史学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一方面要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将一些简单的知识逻辑串联起来,自主推导,找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不断复习巩固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减少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2]。吃透书本,打牢历史知识基础。
       (三)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解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模式单一化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仅仅依靠教师的解释,学生很难理解与记忆有关的历史事件。在信息化不断进步的时代,用现代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并且将跟紧时代步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选用多媒体教材,将课本的内容通过投影的形式转化成图文、史料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图片与其他媒体能刺激初中学生对于投影内容的兴趣,同时以多媒体的形式去展现课本内容时,可以简化晦涩的课文,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学生想要了解的内容。同时,抽象的课本知识也在无形间转化为具体的、方便记忆的图片形式。在教师的备课中也可以通过教育平台时常更新自己备课的资源。
        (四)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在《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中,我先运用时间数轴展示重要的时间节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历史老师仍需在工作中学习积累,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才能在“课改”中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走出符合历史教学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吴秋蓉.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74-175.
[2]邓玉梅.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下),2019(12):36.
[3]夏修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