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李丽珠
[导读] 幼儿的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不仅能够开发幼儿的认知,还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机关托儿所  李丽珠 679100

摘要:幼儿的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不仅能够开发幼儿的认知,还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但是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年纪尚小,所以在实际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通常会有很多问题产生。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美术教学的问题与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课程;问题及策略
        引言:美术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审美教育目的、落实教育目标的一个具体手段,它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艺术学习经验,并将其迁移到其他领域。美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学习,在创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最后既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一、当前幼儿园幼儿美术课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注重表现,忽略审美观念的培养
        大多数幼儿园美术教师的教学重点通常都放在孩子的课堂表现上,看哪个孩子表现得好,哪个孩子比较活跃,而忽略了对孩子审美观念的引导。有的幼儿缺乏审美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说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画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教师缺乏对孩子审美能力的了解导致美术课堂的实际效果并不可观。
        (二)教学资源有限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资源大多是故事书、剪纸、卡通图案,以及其他适合幼儿欣赏、学习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反复地出现,会让幼儿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内容相似、绘画方式相同,以及艺术表现风格类似的美术教学资源,会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忽视幼儿的主动性
        虽然,相关部门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在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还是会结合计划教学开展美术引导,在实践过程中,过分关注效果的达成,忽视幼儿的主动性。于是,幼儿被动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这样的美术教育,很容易导致幼儿出现思维定势,不利于提升幼儿的素质。
        二、当前幼儿园幼儿美术课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幼儿审美观念的培养
        幼儿的美术教学更注重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孩子的情感,让幼儿对美有初步的了解,应该重视幼儿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特点。首先是对美术题材的选择,应该选取符合孩子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题材。


比如对于小班的幼儿可以选取室内环境的题材,让幼儿对自己班级的布置进行欣赏,注意整体色调的观察,进而产生对美术的兴趣;还可以选取自然景物作为美术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对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是植物进行形态和颜色的描述,并逐渐引申到美术知识上,让孩子们试着对比较简单的画作进行分析欣赏。在幼儿欣赏画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逐渐培养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教师还应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说采用对话的方式教学。教师可以在进行抽象画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们欣赏的方向,如“小朋友们在这幅画力看到什么图形了?”“看到这幅画你们想到了什么?”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对画作进行分析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还可以采用故事法进行教学,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充分了解画作的内容。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美术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尽量结合幼儿园教学的需求和幼儿的特点,丰富教学的内容,契合幼儿生理特点,满足幼儿好奇心,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对美术有全新的认识。第一,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参与鉴赏活动,让幼儿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第二,教师要引入手工教学活动,借助手工制作,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内容。手工制作时,教师不要对幼儿的思维和制作方法进行限制,让幼儿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完成创作的过程。第三,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契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的情况,培养幼儿独特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单个幼儿引导,让幼儿享受美术学习的过程,并燃起学习的兴趣。
        (三)给幼儿自主选择权
        教师在制订美术教学活动及学习内容时,要听从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幼儿的想法与教师自己的教学思维相结合。这既能体现教学的人性化,又使教学活动不失专业水准。教师可以汇总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题,将它们编辑成几个关键词,如看图绘画、做手工剪纸、欣赏漫画、制作手工艺品等几项。接着,让幼儿对这几类主题进行选择。这种征询幼儿意见的方式,间接地考验了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教师看到幼儿的选择后,与幼儿沟通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再求证于每个幼儿,看自己的想法和幼儿的想法是不是一致。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掌握每个幼儿对不同类型美术活动的看法,从而能够根据他们的喜恶,设计出受欢迎的美术教学活动。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各项能力发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可以自由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动手实践,燃起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全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幼儿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实现了美术教学的根本性目标,提升了美术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孟慧.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19(51):88-89.
[2]姬荷.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J].中华少年,2019(35):14+16.
[3]王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9(2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