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张友文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张友文
[导读] 很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

云南省文山市第一小学   张友文  663099

摘要:很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为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其对数学的积极探究兴趣,教师要认识到,基于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意义,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策略。基于此,以下对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引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数学是源于实际生活的,最终也会回归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找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同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升数学教学实效。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成为现阶段教师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探究动力被充分调动出来。对此,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生活化场景,让学生们投身其中,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们认识质量单位“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生活化情境: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现在老师想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开展讨论,可能会想出用手掂一掂这个办法,接着,教师继续向学生们说道“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然后组织学生们开展分组活动,亲自感受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在我们生活中,还要哪些用克作为单位的物体?
        二、生活情境与数学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经常被我们用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运用,需要加入一些生活上面的生活经验,属于新课改的重要要求,数学本身是一种计算工具,同时与其他学科也是密切相关。融入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运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对小学数学的重视。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中,长、宽、高是求房屋面积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家,让学生的父母帮助学生一起测量房屋的面积,不仅学习到测量的方式,也巧妙地与生活情境中的装修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了。相关调查研究资料表明,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如:教师在教授《人民币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时候,可以在课堂开始前与学生交流互动,以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课堂中,询问学生是否使用人民币购买过物品,一些学生说购买过,而一些学生说没有购买过.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模拟购买情境,“假设同学们在超市购买了两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3元,现在你有10元,这时需要找回多少钱?”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让学生进入本课内容,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奠定基础.购买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因此利用购买情境能够使学生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借助生活情景理解问题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其教学内容虽来源于生活,但大部分是对现实内容的抽象化理解,在许多数学题目中,题目和数字共同呈现出理想化状态的数学运算情景,这会给小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为了减少因不解题意而造成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应主动带入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从学生角度入手理解题目,发现其存在的理解障碍,并着手解决。借助生活情景是降低题目理解难度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途径能够帮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其在应用所学的过程中更加理解数学的意义,发现数学的魅力.以“牛吃草”问题为教学案例。“牛吃草”属于立意较为复杂的一类提高型数学题目,虽然此种题型的计算并不复杂,但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解题思路,从而出现无从下手,不能够很好地利用题目中所给数据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情景,先将计算解题等抛诸脑后,着重关注题目的意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采用模拟动画的形式,根据题目设计动画并向学生展示。某草场的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15头牛吃10天,则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教师在解题时,可以先展示草场,假设草场存在X株草.教师引导学生在草场两侧画出牛的数量和吃草天数,并向学生解释草场存在长草现象,因此该题隐藏一定的等量关系。在剖析题目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理解为何牛吃草并不是等量等天数的计算题目,从而更好地利用数据发现草场长草的数量与投入牛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看到生活化情境的意义,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创设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以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和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2.
[2]郭波.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09+111.
[3]郑瑶.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6(3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