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杨邹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杨邹
[导读]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湖北省公安县南平镇郑东小学  杨邹    434318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这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帮助,应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和学生特点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顺利展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固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随着国家在对贪官污吏的强力打击与反腐倡廉的发展目标背景下,我国对于从小就开始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教育有了高度的重视及关注,而对于新课程改革时期下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也有了新要求。所以如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度与认知度,并且能让小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实实在在的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与核心素质,这对于学校及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来说应将其作为主要研究的方向及探讨的目标。
        一、明确课堂教学方向
        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只有教学方向明确了,才能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与实际教材相结合,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高效展开的前提,倘若教学方向偏离教材,势必拉低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也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价值。因此,结合实际教材树立有效的教学方向具有现实意义。明确教学方向后,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其能主动参与相关教学活动,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与研究,这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后续发展与成长夯实基础,使其成长为一个高素质,高品位的人。
        二、利用儿歌故事培养基础素养
        如何有效的吸引小学生主动去翻开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其次进行自主性的阅读与学习,这不仅是锻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水平的第一步。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低年龄的学生对于课本中有绘图插画、儿歌教唱、寓言故事等多种形象化的展现方式会产生想要自主学习的动力及积极性,所以教材编写人员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穿插了各类形象鲜活又生动的绘图插画,可以使学生先建立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而后再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编写的儿歌歌词及教师教唱儿歌环节,使学生能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最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编写插入的儿童寓言故事彻底吸引学生想要自主阅读并学习这门课程的自主性,使学生从儿童寓言故事中感悟出思想道德教育对每个人有重要作用与影响的同时,将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与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强力的培养及提高。



        三、多媒体技术降低知识的抽象性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道德教育对学生而言相对简单,容易理解与掌握,但是法治的教学内容偏于抽象,传统的课本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因此在法治教学中,本人认为多媒体教学十分重要。多媒体是现在普遍的教学方式,互联网中能够给教师提供许多贴近教学知识的视频,教师可以脱离课本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法治知识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将知识的抽象性降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
        四、引导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地与教师或同学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因为被剥夺了主动思考的权利,觉得该学科枯燥乏味。因此,要想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教师要将思考、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从而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又能锻炼思维能力,同时获得学习乐趣,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道德是为人的基本,普通的课本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真实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师需要借助情景来营造生活中实际的现象,分析课本教学的内涵,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情景的构建,自然的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进行实际的参与,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枯燥课堂环境,让学生愿意配合教师进行道德知识学习,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有效借助生活中的场景展开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在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并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驱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基础知识,树立正确认知,践行良好行为,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敏霞.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1):82.
[2]马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207-208.
[3]阿布拉哈提?玉山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