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关系的重构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薛茜 陈思如
[导读]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以关系为基本前提的教育组织形式,家庭始终是参与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的重要力量,且家长的教育诉求和教育期望也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水平。

四川成都龙华小学附属幼儿园  薛茜 陈思如  6101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一种以关系为基本前提的教育组织形式,家庭始终是参与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的重要力量,且家长的教育诉求和教育期望也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水平。尽管幼儿园和家庭被认为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实践表明,幼儿园与家庭并未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来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家园共育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根本阻碍在于过于强调教育者的教育角色而忽视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建构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主体关系,避免幼儿早期教育的单极化发展。
关键词:家园关系;家园合作;家园共育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都知道,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儿童教育的三大支柱,特别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进行、联合作用,对孩子们的全面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写道:“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不牢靠。”
        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
        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幼儿园教育结束后,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才能有效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否则就会影响到幼儿园教育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高度一致的教育目标,围绕幼儿开展教育活动。所以在教育内容上,两种教育应保持相应的联系性。如果家庭教育未能全面配合幼儿园教育,不仅会影响到幼儿园教育质量,还会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如果两者教育内容相差较大,还会限制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发挥指导作用
        家庭教育相比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幼儿园教育作为正规化的教育,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在教学中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都更强。一些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束手无策,而加之他们可能对某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了解,导致他们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教育幼儿,从而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家庭教育的科学合理,家庭教育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
        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策略
        (一)幼儿园要注重亲子活动的开展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亲子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家长对幼儿发展状况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情况的了解,促使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和连贯。除了上述优势,亲子活动还可以加强家长和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保障家庭教育的合理性。


在开展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和家长共同商讨亲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争取让家长更加认可幼儿园所开展的亲子活动,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让家长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鼓励家长就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幼儿园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二)拓展和幼儿家长沟通的方式
        通过不同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可以保证家庭教育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组织家长会是最常见的形式,幼儿园可以每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和家长交流幼儿近期表现和需要进步及家长配合的方面,统一给家长开展各种不同性质的讲座。比如在季节交换的时节根据家长需要,可以给家长进行一些幼儿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给家长培训近期孩子的课程内容,方便家长回家可以陪练等。目前,网络科技更加发达,微信、钉钉等平台为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幼儿园可以随时通过群聊、公众号等方式发布家庭育儿的知识、技巧,方便家长观看。家长还可以通过公众平台随时和幼儿园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表现。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针对性地给家长提出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这样能够确保每个家庭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成长和心理特点,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成长环境。
        (三)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布置家庭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环境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特点设置而成,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根据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定时更换并布置家庭环境,可设置阅读区域、玩乐区域,目的是将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实现对幼儿的持续教育,有效结合两种教育方式。
        (四)重构家园合作目标,赋予家园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
        新型家园关系的建构必须视幼儿及幼儿园教育为一种关系性存在,这种关系性的观点既要求将幼儿发展成为具有适应复杂社会生活的各项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又要求将对幼儿的教育置于现实生活关系之中,让不同的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都能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支持要素。因此,新型家园关系的建构必须重新审视家园合作的目标,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主体关系,应该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来为幼儿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和协作过程中,应该规避传统家园关系中幼儿园对家长的单向支配,要赋予家长充分的话语权力,让家长的教育需要和教育诉求得到认真对待。
        结束语
        当前,幼儿园学校工作还存在对许多问题,也存在许多需要探索和挖掘的方向和内容,要使家长学校工作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幼儿园还需要不断加强家长学校的领导管理和资源投入,不断改善家长学校的工作条件,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方法,把家长学校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真抓实干,相信一定会把家长学校建设得越来越好,促进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娄艳霞.家园共育在幼儿园领域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合[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18.
[2]吴桂兰.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祖国,2018(24):200+183.
[3]周玲.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8(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