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孩子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张蓉
[导读] 培智孩子在智力发育方面比较缓慢,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

        张蓉
        重庆市巫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405800

        摘要:培智孩子在智力发育方面比较缓慢,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在培智孩子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增进孩子对语文知识和内容的理解。本文将对培智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培智孩子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培智孩子;语文;生活化;策略

        培智孩子的智力发展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通常情况下,轻度的培智孩子到了13岁才实现思维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对于正常孩子来讲,此过渡阶段在6岁时就已经开始,因此,培智孩子语文教学需要对直观、具体的事物加以运用,实现生活化教学才能增进孩子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培智孩子的个性特点
        (一)学习动机不足
        培智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落后与其他正常孩子,所以,他们在对事物探索和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失败要远远超过普通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获得他人的赞美和肯定,这些失败的经历常常会损伤培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造成培智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足。此外,培智孩子缺乏行为自主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他人具有较强依赖感,常常根据他人意识改变自身行为[1]。
        (二)需要发展不平衡
        培智孩子通常表现为简单生理需求欲望强烈,对喜欢的食物和饮品缺乏自我节制,而对于学习和认知活动缺乏兴趣和需要。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敏感程度远远不如普通孩子,外界事物的刺激很难触及到他们的兴奋点。由于配置孩子需要发展不平衡,所以,对培智孩子进行个性培养十分困难。
        (三)心理状态偏激
        大多数培智孩子心理状态不够稳定,偏激心理状态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有些培智孩子对他人常常怀有敌意,情绪方面容易产生冲动,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一些培智孩子具有性格孤僻的特点,对外界事物具有恐惧感,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胆怯[2]。
        二、培智孩子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借助生活化图片教学
        培智孩子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培智孩子个性特点,让教学内容直观化和形象化。利用孩子熟悉的人或事物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对语文知识加以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课题“爸 妈 和”教学是,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爸、妈、和”三个生字,掌握生字的发音和自行,理解这三个字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出师妈妈的照片,与孩子进行对话。
        “这个人是谁?”,“妈妈是男的还是女的?”,通过对话引导孩子对妈妈形象产生回忆。之后,教师可以出示读字卡,让孩子对“妈妈”两字具有初步印象并模仿教师的示范,独处生字的发音。最后,教师引导孩子,将“妈妈”字卡与妈妈照片合在一起。
        利用生活化的图片,能够唤醒培智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结合图片中自己上学的生活化内容,逐渐扩大认知范围,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构建生活化视觉情境
        培智孩子对外界信息感知能力较差,反应速度较慢,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对视觉的愚弄,对听觉的运用较少。结合培智孩子的认知路径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视觉情境,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入教学内容,让孩子在可视情境中形成语文知识的认知[3]。
        例如:在进行《红绿灯》课文教学时,教师对培智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虽然课文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但是培智孩子的认知能力具有特殊性,他们往往对视觉情境更加依赖,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是,利用多媒体展示行人过马路的情境,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红绿灯”,懂得交通灯不同颜色的具体指示意义,让孩子感受红灯亮起时,车辆和行人怎样做,从而让培智孩子认识和理解“红绿灯”的具体用途。
        (三)增进生活尝试和演绎
        培智孩子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要滞后于普通孩子,他们通常需要经过视觉和亲身体验才能实现对事物的认知,教师在对孩子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时,可以他们的真实体验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红绿灯》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培智孩子到学校周边的路口,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行人和车辆的动态,让孩子在真实体验中认识到红绿灯对人们行为的指示作用。为了能够让孩子对“红绿灯”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带领孩子按照红绿灯的指示,亲子体验如何过马路。
        通过增进生活常识和演绎,让孩子对课文内容形成真实体验后,在融入语言和文字教学,这样能够让孩子将课文与自己的体验融合起来,进而达到培智孩子语文教学目的。
结束语:

        培智孩子的智力发育要滞后于普通孩子,在对培智孩子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视觉情境,增进培智孩子对课文内容的亲身体验,促进语文教学内容与培智孩子生活体验融合,这样才能让生活化教学有效性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孙文平.培智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25-26.
[2]全言.“生活化”教学与培智语文课堂[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18-19.
[3]杨贵学.生活化教学与培智小学语文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