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逻辑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楼颖
[导读] 数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当前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具备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楼颖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     
        【摘要】数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当前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具备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其中数学的逻辑性很强,而初中生受年龄和认识发展水平的制约,逻辑思维容易形成障碍. 初中是学生的逻辑思维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深入,因此,研究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障碍的成因,并且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逻辑思维  障碍  成因  突破策略
        一、初中生产生数学学习逻辑思维障碍的原因
        1.知识断链影响思维,合理缔结解决障碍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基本方式是同化和顺应,使认知结构发生量变和质变,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心理内部对数学知识的表征或赋予意义与知识的客观意义,没有建立一种合乎逻辑的“等价关系”,造成数学知识结构断链,导致在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出现解题思路匮乏、思维僵化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对知识概括归纳,构建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能自觉、主动应用知识网络,快速、准确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定势方法影响思维,求同存异克服障碍
        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时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的定势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缺乏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扩散. 因此,教师应积极消除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中的影响,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鼓励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多探索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3. 惰性心理产生自卑,心理疏导克服障碍
        由于学生思维经常受阻,没有及时得到解决,随着问题、困难的积聚,学习成绩显著下降,使之失去了学习信心,渐渐地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消极的惰性心理. 他们经不住失败的挫折,不能理智地控制思维的情境,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学生也会不自觉地产生思维失误. 在遇到未曾遇见的问题或疑难时,不敢涉入题境,采取回避态度,生怕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消极的惰性心理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激情,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和主动性,影响学生思维的正常进行.
        因此,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的思维障碍,要认识到学生思维方式的错误恰恰是数学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法上多指导,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联想偏离遇到瓶颈,拓展思路突破障碍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的主体来实现. 学生在审题、思考、分析解题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在整体上把握解题的方向,联想就会偏离题目的要求和解题的方向,最终导致解题思维的障碍产生,无法解题或者解题错误.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还要注意充分利用联想的心理机制,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愿望,增强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变被动“疏导”为自我“调适”,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逻辑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分析
        1. 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例:函数中数形结合的题目让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包括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始终保持活跃. 设计如下:
        在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上,为了能够更深刻理解函数图象所代表的意义,将原本求快车到达目的地时,慢车距离目的地多少千米这一问题,设计成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图中得出多种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加深数学函数图象相关知识的印象,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
        题目为:一辆慢车和一辆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根据图象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开放型问题由于结果多样,解法不唯一,不同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产生不同的结论,然而他们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 在交流时,小组成员充分的发表意见,进行有效的质疑、辨析,协商和共享,在别人不断的启发下,不仅问题越辨越明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越来越到位,对突破本身的思维逻辑障碍有直接的帮助.
        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例: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这其实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铺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 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说,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 教学时应该注意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
        3. 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障碍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只要教师能针对思维障碍的成因,采取正确的措施,对症下药,不断优化疏导策略,最大限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障碍,日积月累,就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锻炼和最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鑫. 例说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 教海探航,总第685期.
[2]朱永祥.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 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