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溢华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 610100
摘要:随着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也已然成为各高校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不仅可以为教师节约备课时间,同时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笔者将以高中物理学科为例,针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应用展开讨论,希望以下内容可以为献身于高中物理教育事业的相关教师有所裨益。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引言:
为了可以进一步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在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物理课堂上辅助教师再现物理场景、演示物理规律、模拟物理实验,以此来优化教学课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高效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任务,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
(一)概述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基本特征,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结构、加强教学效果的基本目标。
(二)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节约备课时间。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中,教师通常需要以笔录的方式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备课,耗费时间较长,而多媒体设备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来设计相应的课件,课件中的资料也可直接从互联网中进行查询,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第二,激发学生兴趣。由于高中物理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较为抽象化,教师很难用语言或简单的实验模型来进行细致的讲解,而多媒体教学则可通过有趣的动画展示来激发学生们对物理课堂探究的兴趣,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地向学生们进行演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教学应用
(一)物理场景的再现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有很多抽象化的知识点,这对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加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在和班上用粉笔勾勒出二维平面上的简易物理模型,这类模型大多比较粗糙,容易忽视很多细节,因此学生们通过这些简易模型也很难将其相对应的物理知识点理解透彻[1]。对此,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在物理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与物理知识点相关的物理场景进行再现,以此来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们模拟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物理场景,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们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物理规律的演示
物理课程中有涵盖了很多物理规律,这些物理规律若仅仅使用实验展示或者语言描述的方法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学生们在枯燥乏味的物理规律讲解中极易丧失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且所学规律也很容易产生混淆,整体的教学效率偏低。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一些功能特性将物理规律以直观地方式向学生们进行展示,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这些物理规律,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例如,教师在讲解《斜抛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小程序,向学生们展示不同方向和受力所形成的不同角度的斜抛运动轨迹,学生们可在观察小球斜抛运动轨迹的过程中加深对斜抛运动相关物理规律的理解,从而取得预期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物理实验的模拟
物理实验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部分高中院校的教师在讲解物理实验时常常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即便如此在实验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使得物理实验无法完全成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们对物理实验的探究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们展示物理实验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细节,同时还能反复多次观看实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这一实验内容时,便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们展示这一实验过程,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细节,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规律总结,从而有效地加深学生们对该物理实验的理解和认知,强化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抽象性较强,这无疑会增加物理教学的难度,而多媒体教学则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点以形象化的方式向学生们进行直观地展示,从而显著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辅助物理教师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全面提升其物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志辉,裴魏魏,韩海生,于群.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不足及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186-187.
[2]冯永庆,李培学.常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