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吴柔锌
[导读] 幼儿园开学之初,小班新入园幼儿都处于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他们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有一个艰难的过渡阶段,有着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
        吴柔锌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幼儿园  654400

        摘要:幼儿园开学之初,小班新入园幼儿都处于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他们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有一个艰难的过渡阶段,有着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而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教师和家长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安抚幼儿的不稳定情绪,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能够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些现象就成了幼儿园以及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牵涉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引言
        每到9月,幼儿园新小班教室总会特别热闹:孩子在室内望着父母哇哇大哭;进餐时间,端着饭碗不吃不喝;午睡时更是此起彼伏地听到“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的声音……这一幕幕都是孩子分离焦虑表现出来的画面,是他们出生后慢慢长大离开家来到幼儿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分离焦虑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和孩子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关系质量及孩子自身因素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朱立新先生指出:亲子分离焦虑是孩子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
        1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调查原因
        1.1幼儿安全感的缺失
        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前的这段时间,都无时无刻不在亲人的关注和呵护下成长生活,他们没有长时间离开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他们在家里会得到家人们密切的关注,有任何的需求,甚至不用开口就能得到满足。而现在,他们进入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亲人们把他们送进班级就离开了,他们需要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环境和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这让幼儿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没有可以依赖和可以相信的人。很多幼儿一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心理落差很大,那么就会出现来园后紧张、哭闹、吃不好、睡不着等不良情绪反应。
        1.2幼儿自信心的缺失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中都是几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有一点闪光的地方,家长都能迅速捕捉到,从而进行表扬夸赞,幼儿在家里都被捧在手心里,是爸爸妈妈最聪明、最可爱的宝贝。而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几位教师需要同时照顾几十个孩子,同时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师肯定做不到面面俱到。有的幼儿一时之间不适应自我受关注的程度明显降低,导致自信心的缺失。
        1.3家庭方面因素
        家庭是关系到小班幼儿入园之后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幼儿早期的成长和性格的养成都是在家庭中逐渐形成的。部分学者指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幼儿新入园焦虑的产生。主要是家庭的教育观念、带孩子人的性格,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入园适应能力产生影响。在幼儿新入园前期,家长是否帮助其做准备也是影响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因素。研究表明,家长如果帮助孩子提前做好新入园的准备,孩子的分离焦虑现象就会比较容易缓解和消除,此外家长的担心、焦虑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
        2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缓解措施
        2.1提早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入园准备有心理上的准备和孩子所具备的能力。一方面,幼儿将要进入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每个人对新环境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只要父母帮助孩子慢慢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那孩子也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另一方面,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离开父母的照顾能够正常地生活没有障碍,那他的焦虑相应地就减少了许多;而当孩子面对诸多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时,不知所措,毫无准备下就形成了紧张情绪,造成了分离焦虑。所以家长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上厕所、穿脱衣服等。
        2.2组织多元活动与个性化教学共落地
        幼儿新入园时与老师的接触较多,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入园,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组织多元游戏活动并辅之以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家访、与幼儿交流以及晨间接待时间与家长的交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园中仔细观察幼儿在园生活状况,从而了解每个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与性格特点,针对不同个性幼儿采取不同教育策略。而当孩子身体不适或遇到困难时,老师应主动地亲近幼儿,多采用身体动作语言来关心孩子,使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消除幼儿的情感隔阂,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安全感,帮助他们尽快建立起对教师和同伴的情感依恋。除此之外,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置相应的活动主题。游戏教学是幼儿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们将注意力转移至多元化的主题游戏活动中,既能够有助于幼儿心理焦虑的情绪缓解,更有利于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信任依赖。在游戏中教师多关注能力弱的孩子,让他们在合作交往中享受快乐,懂得关爱别人和被人关爱都是快乐的,感受与同伴的互相关爱,帮助他们积累成功交往的经验,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
        2.3安全温馨环境与家园衔接共建设
        作为幼儿迈向社会生活的第一站,给幼儿打造创设安全、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并让家庭与幼儿园巧妙衔接自然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具体而言,教师可在幼儿入园前把教室布置成像“家”一样的环境,把幼儿与家长快乐游玩的照片、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做成一面装饰墙。此外,可以创设娃娃家区角游戏,那里面有小朋友最喜欢的各种好玩的玩具,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努力地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温馨的生活氛围,帮助幼儿转移想家、思念父母的情绪,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其次,教师要随时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注意及时与幼儿家长联系、沟通,利用晨检接待和放学时间主动和幼儿家长积极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与家长共同合作帮助幼儿克服新入园幼儿产生的不良情绪,从而尽可能地缩小家庭与幼儿园生活之间的差异,做到安全温馨环境与家园衔接共建设,以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
        2.4熟悉生活环节,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入园前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和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最终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午睡时不能自己穿、脱外套,不能独立用餐,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等,此时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却很容易因不会做这些简单的事而受到影响。方法是走向成功之路的保障。在入园前,教师帮助家长采取不断鼓励、因势利导的措施,对孩子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比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提裤子;提示孩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自己“变成大人”了。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游戏给家长,让孩子在游戏中尝试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扣纽扣”中很明确就提到了“小纽扣,要扣好。从下面,往上扣。一颗颗,要扣牢。”通过儿歌暗示,孩子很快就能明白游戏的步骤,玩得不亦乐乎。孩子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就能在入园后增强自信心,从而减轻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结语
        总之,家长方面只要将幼儿新入园需要准备的相关工作提前做到位,幼儿园方面在孩子入园后为孩子做好后期熟悉和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相关工作,家园相互合作,就能够实现小班幼儿的科学入园,缓解或者是避免幼儿出现分离焦虑,让幼儿能够顺利的度过入园的特殊时期。
        参考文献
        [1]孙进.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中国教育报,2015.9.
        [2]黄红玲.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教育导刊,200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