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晋戬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向,这为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晋戬
        山西省洪洞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向,这为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初中数学而言,除了理论知识学习之外,应用题的解答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因此其也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应用题解答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和解答技巧。基于此,本文将系统阐述初中数学中应用题解答可以运用的教学策略和答题技巧,以提高初中应用题的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解题技巧
        引言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学校知识最理想的落脚点就是实践,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而应用题本身就是为学生提供一定实践平台的题型,它使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初中作为一个衔接小学与高中的中间阶段,其中出现的应用题既超越了小学的稚嫩又保留了明显的实用特征,该阶段的应用题是同学们将数学理论与日常实践关联的突出题型,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应用题的准确把握,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严谨逻辑的魅力,且使其整体数学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一)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堂参与空间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理应在课堂中拥有足够的参与空间。因此,教师应充分承认并实现学生的主体角色,使其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沟通素养。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为协助者,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譬如在解答一道经典的相遇问题时,老师需要协助学生划出关键信息,比如总路程与两者各自的速度等已知条件,而后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依据相应的公理定理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挖掘,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来拓展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二)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以理解题目含义
        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其应用题并不会像语文课文一样清晰明白,有时学生在第一次理解应用题时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其具体含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进行类比联想,将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情。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有意地对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式的针对性训练,降低数学应用题自身的抽象性,提高学生对其理解的准确性。
        (三)对学生自主分析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
        数学应用题的实质即是理论知识、公理定理与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之间的结合,其解答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程度。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吸收理解,教师需要对其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门化练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教授,使其能够在老师的解题经验的引导下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譬如,在计算有关利润的应用题时,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使其独立分析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思考问题与已知条件的逻辑关系,运用“净利润=利润总额-成本”此类公式进行解答。
        二、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
        (一)认真审题,提取关键条件
        一般来说,应用题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所以相对单纯的公式计算题,应用题呈现的内容会很多,然而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关键信息,这需要学生认真审题,提取与问题逻辑相关的已知条件。只有将题目中的干扰信息排除,关键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一目了然。认真审阅题目,提取关键已知条件,排除无用的干扰信息等过程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理解分析等能力。为此,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应有意对自己进行认真审题,提取关键信息,耐心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针对性训练,一旦形成这样的解答模式,就不会一看见应用题就感到茫然,而是在解答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积极关联生活,在生活中寻求灵感
        初中阶段的数学题既克服了小学阶段的稚嫩又保留了与生活相关的实践特点,因此在此阶段的学生在训练应用题解答时,可以积极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联,善于类比联想生活现象。譬如在解答经典相遇问题时,可以联想到母亲开车从家出发沿固定的路段接自己放学回家,而自己与母亲在同一时间从学校出发沿同样的路程走回家,母亲和自己都有各自的平均速度,而此路段的距离固定,思考自己需要多长时间和母亲相遇。这样与生活关联,能够有效降低应用题本身的抽象性和排除题目的干扰项,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与正确率。
        (三)善于对题型反思归纳
        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题型如今都有呼应社会热点问题等趋势,这是一个令人可喜的变化,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动向,而且还为学生所学知识提供了应用平台。比如当下出现的环境保护、科技现状等问题都有出现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而相同题型考察的逻辑关系与理论知识基本一致,所以学生要善于对相同题型的答题思路进行总结反思,归纳出系统的答题模式。在学生对题型的总结归纳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专业引导,使其深刻体会反思归纳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是极具自身特色的题型,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上与学生在答题技巧上多加用心总结。教学者要协助学生对初中数学应用题进行深入把握,以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付志芳.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016):103-103.
[2]张光华.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 000(032):102-103.
[3]黄美菊.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2019,000(004):P.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