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杨福永
[导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生命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杨福永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蓝旗营学区洒河南中心小学  067300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生命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小学语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基础,还能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传统品德。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外,还应该意识到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尝试阐述生命教育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提出一些实行生命教育的可实施的途径,进而促进现代小学生命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有效;途径

1 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生命教育,首先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认识到生命的不可逆,体会到生命对自己和亲人的意义。然后教会学生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大自然一切生命。最后教会学生树立自己保护、保护他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了解到生命只有一次,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死亡意识,清楚死亡的真正意义,使学生们对生命和死亡产生敬畏心理。让学生们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内核。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并不完全,处于三观形成的初级阶段,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的生命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认识淡漠。在学业压力下,有的学生感到压抑痛苦,甚至走上极端道路,开展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 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问题
        当前时期,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现代小学生命教育的过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相关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等方面造成影响;而现代小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问题主要以下面几类为主,分别是:
2.1 学校层面的问题
        学校普遍缺乏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关注,围绕应试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现象始终是主流,从小学开始的应试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关注。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范围狭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最重视的是学生成绩,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少。在考试成绩即政绩的驱动下,对占用部分教学时间的生命教育选择性忽视,虽然学生守则中有热爱生命这一条,但是实践中的教育层次远远不够。小学生处于三观初建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发生一些极端行为。
2.2 家庭层面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和老师一样,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三观的养成,多数父母的教育观就是“吃饱穿暖等于健康成长”,也有很多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令孩子的性格变得偏执任性,导致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利时,往往不知怎么渡过,甚至做出极端行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影响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3 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的可行策略
3.1 学校层面
        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身心理、生理、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都在逐渐蜕变,而学校作为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场所,要认识到生命教育和文化教育同等重要,不能只看重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成绩,要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文化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拓展生命教育的范围,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授课的教育手段,让生命教育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电影等向学生科普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自己去感受生命,从而建立起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2 家庭层面
        当前时期,为了加强小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学生家庭因素同样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不过,由于部分家长自身思想观念较为传统,过于注重学生自身成绩方面的发展,对孩子生命教育方面缺乏重视;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开展一些新型预约式的小型家长会,以此来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家长普及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生命教育,令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3.3 课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小学生打下学习的夯实基础,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是专家千挑万选极具教育意义的内容,不但课文内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容易接受,而且还蕴含了很多值得赞扬的情感和品质: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人生的感悟,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除此之外,其内容还包括德育教育、生命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发现和挖掘教材的内容,在语文课文讲解中通过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认识、热爱和尊重生命。
3.4 课堂活动渗透生命教育,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才是真理,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实际,才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语文课文阅读,通过自己的理解选择角色,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分角色表演等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对课文人物情感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让学生理解到课文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如人教版“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名留学生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受伤,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也不用国旗同面包店老板交换面包,体现了这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分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演示,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刻体会到留学生在漂流中受伤的情境,感受其中的危险,还能体会留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理解到留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之情。通过教师有效引导能够让学生从留学生的困难处境下学习到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价值与美好。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5 课外渗透生命教育,强化生命认知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渗透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还应该通过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外生命教育的渗透,例如《黄继光》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从课堂学习转到课外学习,参加革命烈士纪念馆、故居等,这样能够有效的让学生认识到现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是通过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使得其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4 结语
        综上,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配合,是共同责任。整体推动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生命是最宝贵的,是一切的原点。不论学生将来发展如何,都要先保证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于社会未来能否健康发展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关注生命教育,探索生命教育的路径,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为人父母,也是全社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孙若男. 浅谈对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J]. 现代交际, 2019(19).
[2]胡世艳, 明兰. 浅论中小学生命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5).
[3]孙倩. 农村小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缺失状况以及对策[J]. 小学生(下旬刊), 2018(2).
[4]王芙蓉.阐述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考试周刊,2020,第59期
[5]韦稳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第59期
[6]朱林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20,第59期
[7]林郁.新时代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第5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