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赵云雁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使小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文化内容能够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赵云雁
        陕西省富平县教学研究室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使小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文化内容能够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使小学语文教学达到育人的目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不再是单纯追求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及学习方法,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出了培养的目标,各学科的教学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教学活动成为达成教育改革的目标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充语文知识水平,锻炼综合语文素质,还能让民族精神内核在新时代学生身上获得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有效融合途径,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语文课程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作为本身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学科,语文承载着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承职责,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逐渐熟悉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文言文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及古诗词课文的学习耐心,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型,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十分关键,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优秀思想,能够对小学生对起到人格塑造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心理素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师融合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能使学生获得来自高尚思想的保护,因此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的,学生才能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身心健康,迈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小学语文课程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要让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语文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师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人文素养,才能够在学生遇上有关传统文化课题的疑惑时及时为学生解答,确保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得到了知识的吸收。同时教师本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也在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接近教师的思想,从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确保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的有效性。
        2、立足于教材展开传统文化融合
        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本身就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之中,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时应该立足于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从课文的阅读和学习中收获良好精神品质的熏陶和文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自相矛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分析卖货者这种吹嘘过头露出破绽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文中的卖货者当作自己思想成长的反例,树立实事求是的意识,从而让学生获得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自身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北京的春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谈一谈自己家里每年在春节期间有哪些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传统民族文化习俗产生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4、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拓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教学资料来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寻找与课程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丰富学生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5、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学生天性好动,单纯以教材内容融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会显得略微有些枯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收获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品质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小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实习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安涛.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策略之浅析[J].才智,2020(16):62.
        [2]彭彪.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融合研究[J].新智慧,2019(27):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