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雯
新疆奎屯市第三小学 833200
摘要:“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样的金句在当今社会中广为流传,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用来形容当下语文课程的意义和地位却甚是贴切。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大学科,需要考察学生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学习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成绩,阅读无疑就是高效学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正文: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基础能力的培养,另一个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开展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效课堂要做到的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将快乐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阅读与预习。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好习惯,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掌握预习的步骤与重点,使学生合理安排达到高效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预习提纲,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进行学习。提纲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2、圈出课本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多音字;3、对出现的生字、生词查字、词典标注注音、偏旁、词义等;4、对课本中出现的疑点或问题做出标记。通过预习,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上课听讲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下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
二、运用5+20+15的方式,在课上进行阅读式教学。
该方式是在一节课的前5分钟,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正确、流利、大声的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在前一天预习的基础上更加熟悉课本的内容。大声的朗读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能最大化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身心愉悦,更加能感受到课文中的节奏、美感和气势。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义、情感、精髓也只有在大声朗读中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除此之外,朗读还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克服其胆小、内向、自卑的性格缺陷,使学生敢于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声的朗读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在接下来的20分钟,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来解决,做到问题前置、自学前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主动阅读。比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没有带指南针怎么办?2、有哪些天然辨别方向的方法呢?3、除了课本上讲出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方法?4、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吗?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独立的思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的阅读,再结合课本内容,学生脑海里的场景也在不断变换,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野外,看到了红红的太阳、明亮的北极星、茂密的大树、皑皑的白雪。学生们读着文字,体会到大自然的强大以及人们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很容易就看出了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和盲目的阅读课文时,会有很大的区别,得到的效果也是相差甚远。
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时,会更有方向、有思路、有目标,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全面。
最后的15分钟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高效的学习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通过阅读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教师此时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书面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同时还需要正确、恰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进行问题的补充与质疑,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将新发现的问题或者重难点再进行分析与讲解,这样就将问题引入了更深层次的探讨,提高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学习中的重点。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好的学生提一些复杂的问题,引导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多加鼓励,为其增加自信心。及时的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亮点,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加大课外知识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和文章是有限的,每学期二十几篇的文章远远不能满足日后阅读及写作的需求。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加大课外阅读量。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鼓励学生去自主阅读。比如,在学习《羿射九日》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一书。在这里,我提倡的是“整本书”的阅读。小学生已不同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再只是以形象思维认识事物。“整本书”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读起来一环紧扣一环具有连续性,可为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升。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建议准备一个摘抄本,坚持将阅读中所出现的名言警句、好词妙句进行摘抄。积跬步,至千里,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积累,为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在每月设置阅读分享课,由学生展示自己阅读过的课外书或者摘抄的成果,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进行互动,对于精彩的内容和片断,由学生进行介绍和朗读,全体师生共同学习。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做出肯定,以激发其更大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加坚定的将阅读之路走下去。
结束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答疑、讨论、互动等适合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将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阅读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习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品质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
[2]王艳.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