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 山东肥城 271600)
摘要: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这一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引导学生将对知识的感知进行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深度学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借助于深度学习的理论特点等构建崭新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为了解决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帮助小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深度学习模式构建教学课堂,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借助问题推进教学计划,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基于深度学习构建语文课堂,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趣味性,实现思维的进阶和学习的过渡。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将文章划分为多个层次,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层次的不同设置多元化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祖父的园子》中第一层次是走进祖父的内心。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对于祖父的描写,并谈一谈对祖父的看法。通过交流互动和自主思考,学生走进了祖父的内心,认识到祖父的童心和对“我”的慈爱。第二层次是作者的心声。文章中主要描写了萧红童年在祖父园子度过的生活,教师为学生分享关于萧红的生平资料,萧红一生颠沛流离,想起祖父时,她写下了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萧红的创作背景,以及自己的想象,感受萧红在创作文章时的心情以及文章中所流露的真情实感。第三层次是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结合前两个层次,再次分析阅读文章,提炼出隐藏在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感受到萧红对于祖父深深的思念,掌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认识到深层学习的步骤和措施,通过问题引导,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教师的一些想法,提出对知识的一些疑问,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和思维方法,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型。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一古诗时,学生们的思维系统尚不成熟,在理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随后教师提问道:古诗中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是想借景色来表达什么情感了?有的学生回答道江上秋风动客情,作者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借助秋天的景色表达思乡之情。有的学生回答道,古诗中的描写悲欢交织,悲喜交替,诗人远在他乡,只能借助景色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外地孤寂的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谈一谈自己对古诗的看法,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学生提出正是由于秋风的萧瑟,激发了诗人的情绪。而有的学生则从虚实描写的角度出发,分析诗人写作的用意。教师对于学生们的质疑声音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想法中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能够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正确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挖掘知识内涵,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提高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层学习。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学生辩论赛的相关视频,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单元内容设置辩论赛,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要求学生做好比赛准备,根据辩论赛主题选择材料内容分配任务,并积极地练习。在正式辩论赛的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和观察工作,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文字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活动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教师在落实深度学习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思维,通过设置问题、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挖掘知识内涵,建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型。
参考文献
[1]吴小燕.聚焦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才智,2020,(11):124.
[2]柳保平,阳春霞.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5):58-59.
[3]陈巧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深度学习的策略[J].课外语文(上),2020,(8):49-50.
作者简介 :张彬 1983.11 男 籍贯:山东肥城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学生管理 邮编:271600 单位: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