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余小莹
[导读] 在我国的教育部署中,语文作为承载思想与传递人类共同情感的学科之一,其在传播优秀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余小莹
        青海省西宁市南大街小学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部署中,语文作为承载思想与传递人类共同情感的学科之一,其在传播优秀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在各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教育群体不断探索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将简要介绍在核心素养下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现实要求,并系统阐述教师如何将传统文化合理纳入语文课堂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现实要求;渗透策略
        引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总体布局中,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等三方面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学校与教师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相应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中华民族孕育并留存了无数优秀的思想文化与古物遗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中华儿女世代传承与发展,将传统文化纳入我国教育规划中则是关键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要依据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并在专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积极革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方式。
        一、加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现实要求
        (一)全球化时代大势所驱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文化冲击,加之传统文化形式长期未得到有效革新即无法良好适应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威胁,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探讨,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发展的重要课题。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可以塑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怀,且有效将传统文化承载的民族性格与精神融入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是民族文化继承发展的直接有效途径。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优秀传统思想深刻刻画了中华民族性格,而精湛的工艺造就的古物遗迹更是不计其数,将如此众多的思想文化瑰宝渗透至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厚重魅力,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塑造仁义博爱的健全人格与高尚品质,还可以为其人文素养与全面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智慧源泉。


        二、基于核心素养强化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注重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语文作为塑造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与理解、逻辑思维认知等能力的学科,其主要是通过教师对文字、文章的讲解而体会知识内容。中华民族的文字发展源远流长,从历史可考的甲骨文开端,流传下来的汉字字体极为广泛,且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为强化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教师可以充分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学生的识字教学巧妙结合,譬如,在讲授《端午粽》一节内容中,在详细讲述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并向学生详细介绍屈原的生平及伟大事迹,使学生深刻体会其爱国正直的高尚节操,再自然引出对粽子的详细介绍。为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此类传统文化知识的抽象性与难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对生动立体的课堂,以使其在乐趣中习得知识。
        (二)革新诗词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古诗词
        中华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体,其承载着诗人特殊的心境与深厚情感,诗词教学目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说诗词教学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形式,然而为了在适应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革新诗词教学方式。在相对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只是给学生讲授诗词的背景、含义与传达的感情,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小学生有限的认知状况,进而在教学中丧失了诗词本来的美感,学生难以体会其传达的意境。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使人的心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诗词描述的环境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诗词承载的感情,以此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此激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古诗词句。
        (三)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先贤品质,为其社会参与树立人格保障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每一朝代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在政治、文学、道德等领域的著名人物,这些古代先贤的事迹生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需要现代人们不断继承与发扬光大,因此,为强化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积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先贤,并引导其学习先贤的高尚道德品质。譬如,在《大禹治水》一节内容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向学生展示大禹的聪明才智、一心为民与大公无私等品质,引导学生形成实现社会价值的价值观念与健全人格,为其将来的社会参与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维护与稳固民族发展的根基,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新时代的课题,这一课题已经被纳入我国教育设计中,力图将其全面渗透进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在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开始阶段,将传统文化纳入语文课堂中以实现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励其自主发展与促进其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廖雅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探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10):270-271.
[2]陈锦艺. 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3):242.
[3]张玉兰.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9):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