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将军庄幼儿园063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3岁至6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而此时正处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一个人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伴随一定规律的,教师应该尊重这一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系统化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幼儿德行的培养都是需要依赖语言来进行,幼儿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状况,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我们要为学生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途径。
1通过丰富的活动增加学生交流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活动,增加学生的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是与他人沟通的过程,是幼儿自我情感的抒发过程。在锻炼学生语言中,通过丰富的活动,增加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等的交流。丰富的活动首先能够提供一个各方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热闹活泼的环境下交流,就能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趣是引发交流的前提所在。在活动的平台上,不仅要调动学生本身参与其中,教师、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树叶粘贴画”的家庭作业,让家长带着的孩子手机树叶再一起做制作粘贴画,当幼儿把作业带到学校之后分别向大家解释自己做的是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制作粘贴画的过程,像和谁一起制作的,在哪里收集的树叶,是什么树叶等。通过这样的分享互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表达意愿,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或者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剪纸添画活动,指导幼儿剪出小鸟、小鱼等动物贴在纸上,在设置出一定情景,询问幼儿小鸟或者是小鱼生活在哪里?它们的朋友都有谁?在这个过程中听到幼儿进行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关于小鸟和小鱼的有趣对话,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就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给足幼儿说话的机会,才有可能实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例如,在一些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场景布置,如在一个区域内做成有红绿灯的马路,让小熊玩偶在马路的一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小熊在想什么呢?”“要过马路吗?那他为什么没有过呢?”以点带面,逐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2利用儿歌积累语言
任何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都是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先从基础入手。教师平时与孩子们的交流,学习的儿歌、顺口溜、绕口令等任何形式的语言材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积累,有了足够多的积累,才能实现语言的输出。儿歌和绕口令朗朗上口,孩子们都喜欢,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从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入手去挑选,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弥补他们在知识积累上的不足。比如:儿歌《下雨了》,歌词是这样的:“嘀嗒!嘀嗒!下雨了,下雨了。嘀啦!嘀啦!小种子,张开。一滴雨,两滴雨,甜甜的雨,美丽的雨。
喝得小种子长胖了。”其中的“嘀嗒”描述的是下雨的声音,相信小朋友们还不知道可以这样描述一种声音。在学唱这首儿歌的同时,教师再进行内容的延伸,列举出“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鸡小鸡叫喳喳”“天空打雷轰隆隆”等,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去描述一种声音,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积累。在这里教师需要注意一点,我们不要让幼儿去背诵某些词汇和语言,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很容易抵触,要考虑到幼儿的思维特征,尽量将语言形象化。除了学唱儿歌,还可以加入动作,边说边做,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当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到了一定量,我们自然会看到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的提高。
3家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可以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语言,家庭居住环境、各地方言、用语习惯、语言观念等,都会影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方式。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大部分的语言教育来自家庭,就算进入幼儿园学习后,也有很多时间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所以家庭语言氛围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影响很大。家长良好的素质,不但能够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以其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支持。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中,高素质的家长会注意其表达是否文明、规范,这些将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幼儿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会形成良好、规范、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重要条件。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如果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不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就会阻碍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并且让他们体会到语言表达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不应过于计较孩子的观点是否正确,也不要刻意去纠正孩子的发音或句型,这样会挫伤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应始终保持平和的态度,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把话讲完。
4注意日常谈话,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有的幼儿性格内向,容易产生情绪不安,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周围,与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对周围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这时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幼儿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对于说话有困难的幼儿,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要耐心等待幼儿把话说完,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表达。当幼儿很想要一样东西时,不要急着给他,可用“激将法”让他说出想要的东西,当他说对后,马上给他,并加以表扬。重复幼儿讲得含混不清的话,表示你听懂了,并让他听正确的发音。
结语
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幼儿教师进行深入探索。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需要从整体角度全面展开工作,通过循循善诱,切实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虹.试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J].成才之路,2018(21).
[2]朱春春.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22).
[3]朱学娟.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宁夏教育,2018(06).